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利卫
寨头乡中心学校
引言
在 2022 年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背景支持。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海量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储备,再加上其在信息展示方式上较为灵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也需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多维价值重构
当下,我国处于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人们重要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来看,其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开展,使得其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起到了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改革了常规教师只讲述教材知识的弊端。而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技术能够从多个维度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内容,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水平。并且信息技术由于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知识应用的机会,在应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路径
(一)教学内容重构:从“教材本位”到“素养导向”的内容升级
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教师可做好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以《圆》的教学为例,圆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更是各个国家在数学历史中的研究重点,可作为教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之一。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检索各个国家对于圆的研究历史,例如古巴比伦发明了圆的 360 等分以及我国对于圆的研究等。以我国的研究为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圆的研究历史与成就,即祖冲之的“割圆术”以及圆周率等,便于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人文意义,更厚植学生的文化自信[2]。
(二)教学方法革新:从“单一讲授”到“多元互动”的模式转
1. 情境化教学:依托技术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中存在固化性问题,仅以为学生讲述知识内容,为学生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为主,教学方法的引导性与针对性均不强,影响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的重要原因。在融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水平。其中,情境教学模式可作为教师应用的方法之一,即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中充分理解知识内容[3]。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分数的含义制作成为动画视频,例如分蛋糕等,使得学生直观看到整数与分数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理解分数平均分的本质。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为学生打造实践场景,即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生活中需要平均分的场景,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各项功能进行平均分配,使得学生在操作中建构图像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与过往教师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不仅可建构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更可建构抽象知识与直观情境之间的关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2. 混合式教学:融合线上线下优势,构建全流程学习体系
当下,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使得在线教学平台的数量得以不断增加。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基于在线平台的线上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延伸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更帮助学生完成对于知识内容的查漏补缺。
以《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为例,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设计检测题,例如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与圆锥体形状的物品等,要求学生在线完成并直接提交,由平台自动进行评改并给出学生的学情反馈,以此作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将重点教学内容录制成为微课视频,利用平台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预习。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后,由于学生已经对于教学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可直接讲述重难点内容,解答学生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例如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具等。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可利用教学平台为学生发送延伸拓展资料以及课后作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观看并在线完成作业,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教学评价升级:从“单一结果”到“多元过程”的评价重构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做好教学评价可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在知识掌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改进教学侧重点的重要参考。在过往的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存在单一评价指标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情况,无法客观评估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融合信息技术之后,由于信息技术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中进行贯穿,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情况等均作为针对学生开展评价的重要指标,适当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权重占比,降低学生的目标达成难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成长档案袋,及时更新上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进行画像,评估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情况,使得教师后续的教学更具针对性[4]。
结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路径上,可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并对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打造智慧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数字化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马璇 , 梁燕 .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探究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5(11):59-62.
[2] 杜芬芬 . 新时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发展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5,16(13):135-137.
[3] 王志强 . " 互联网 +"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策略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4):164-166.
[4] 刘彩虹 .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 " 数感 " 的培养策略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