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与AI 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张玉璇

灵寿县第三初级中学

现阶段的社会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形态和模式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重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赋能教育,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需要积极推动教学的改革,促进教育与 AI 的深度结合,在 AI 技术的支持下及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与AI 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我国正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教育生态面临着重塑问题,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语文与AI 融合教学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其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需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这为 AI 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方向指引 [1]。其二,未来的社会会形成人与 AI 协同共生的局面,为此现阶段的教育必须为学生适应未来智能社会做准备,语文教学既需要传授语言文化知识,更应培养学生跟 AI 工具高效合作的“数字素养”,使学生学会借助AI 提升学习成效。

(二)突破语文教学困境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效率低,教学方法对学生吸引力低等,AI 的融合能够突破教学困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一,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教师面对大量学生,很难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AI 驱动下的智慧教学平台能采集学生预习、作业、课堂互动等全过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可视化学情的分析报告,使教师可以辨明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从“统一式教学”到“因材施教”的转变,让规模化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其二,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发挥自身的教学潜能,作业批改、试卷评分、数据统计等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AI 智能批改系统能迅速完成这类工作,并给出初步的分析相关建议,让教师从繁杂事务里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优化教学设计、进行启发性的师生互动。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与AI 融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课前阶段,AI 赋能精准分析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需要将 AI 融入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前教学阶段,教师应借助AI 开展智能化的预习教学,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诊断,以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发布前置学习任务包,要求学生跟随语音资料包熟读课文内容,系统自动的 AI 检测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从准确度、流利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2]。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系统会自动评估学生的预习水平,从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入手,分析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拓展、文化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支持。

(二)课中阶段,创设情境深化互动

基于 AI 生成的学生学情及核心素养发展报告,教师需要对课上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使用 AI 技术创设情境,深化学生的学习互动。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学生只需要佩戴虚拟设备就可以进入到情境中,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文章的主题,探究主人公的高尚品格,能够让学生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情 [3]。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借助生成式 AI 自动生成教学方案,如在《七律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 AI 系统对学生课文的读音、字词进行纠正,逐句开展教学工作,针对翻越五岭、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等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直接在生成式AI 的输入框中输入指令,要求针对教学内容生成对应的图片,并针对诗句的含义以及课文的主题等生成探究性问题,图文结合及问题驱动能够指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教师可以借助 AI 技术强化学生对文字美的直观感受,以此强化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自信素养[4]。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使用 AI 辅助学习,如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生成一个单元思维导图,明确重点知识,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进行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教师还需要借助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发起隋唐提问,学生通过平板设备进行答疑,系统会自动检测学生的正确率,AI 会分析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错误,并自动生成统计图表,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决定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讲解,而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知识卡点,教师则可以在课前进行单独的指导。

(三)课后阶段,教学拓展巩固迁移

AI 技术在语文课后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拓展,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 AI 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素养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使用智能化的教学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信息,自动分析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生成评价图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基于 AI 技术以及学生评价结果自动为学生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AI 系统也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生成学习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支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生成式 AI 也可以自动生成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将 AI 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学习空间,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田现红. 与AI 协作: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学习的实施策略探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5(13):35-37.

[2] 陈玉 . 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J]. 语文天地 ,2023(2):64-66.

[3] 马明生 , 马亚丽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探究 [J]. 学语文 ,2023(5):32-34.

[4] 吴一涵 .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J].民间故事选刊 ,2023(2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