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构建
王旋
四川中科博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资阳分公司 四川资阳 641399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灌溉、防洪减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其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工程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的策略与措施,旨在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实现其长期效益。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策略;效益提升
引言
小型水利工程作为我国水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因此,构建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1]。由于缺乏清晰的权责划分标准,不同行政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存在明显重叠。以小型水库管理为例,水利部门负责工程安全监管,农业部门承担灌溉调度职能,生态环境部门则关注水质保护,这种分散化管理模式使得同一工程面临多重监管要求。当出现库区周边生态修复等综合性问题时,各部门往往因职责边界模糊陷入 “谁都能管却谁都不管” 的困局,导致决策流程冗长,问题处置效率低下。部分地区统计显示,跨部门协调事项平均耗时比单一部门处理增加 40% 以上,暴露出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严重缺陷。
1.2 资金投入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维护资金缺口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目前资金筹措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 5%。在县域经济环境下,地方财政每年能分配到水利领域的资金有限,仅能满足日常基本维护需求。以某丘陵地区为例,2023 年小型水利设施养护资金缺口达 3200 万元,导致约 40% 的泵站设备超期服役,65% 的渠道存在不同程度渗漏。这种资金困局直接引发工程设施老化加速,部分关键设备故障频率同比上升 60%,不仅降低了灌溉供水效率,更对防洪排涝等安全功能形成潜在威胁,严重削弱了水利工程服务民生的基础作用。
1.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知识掌握不足,难以胜任复杂的管理工作。同时,由于待遇较低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一些地方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监督流于形式,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不紧密,难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构建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2.1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长效管理机制可以确保小型水利工程得到及时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例如,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可以避免因设施老化、损坏等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2.2 提高工程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灌溉、防洪、供水等功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良好的管理还可以减少工程的运行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促进可持续发展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有助于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利工程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不损害未来的发展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策略
3.1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核心。明确各部门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多头管理和职责不清的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管理合力。
3.2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要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通过PPP等模式吸引企业投资。还可以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通过自筹资金、以劳折资等方式参与工程建设和维护。此外,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为小型水利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素质是保障长效管理的关键。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加入管理队伍,充实人才力量。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3.4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将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进行问责和整改。同时,引入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3.5 推进信息化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2]。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实时监测工程的运行状态和水位、水质等参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智能化管理。
3.6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水利工程管理知识,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保护意识。鼓励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发挥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结束语
小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完善管理体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推进信息化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持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罗小曼.农村水利建设减贫效应与政策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9
[2]武帅帅.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措施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25,(0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