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秦咏菊
咸丰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 445600
医院感染作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其预防与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诊疗安全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医疗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细节护理管理作为一种以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强调在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人员培训与深化患者教育等多维度举措,实现对感染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与干预,其理论基础源于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前沿理念,旨在通过提升护理服务的细节质量构建更为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从而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 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4 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5 至 78 岁,平均年龄为 56.3±7.2 岁,身体质量指数均值为23.1±2.4 kg/m²,实验组中男性患者 16 例、女性患者 15 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33 至 76 岁,平均年龄为 55.8±6.9 岁,身体质量指数均值为 23.4±2.6kg/m2 ,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区间及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为年龄介于 18 至 80 岁之间、住院时间超过 72 小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基础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常规用药指导及一般健康宣教等措施。
1.2.2 实验组优化管理
(1)精细化操作流程规范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要求,在实施各类侵入性操作前需进行双重确认与记录,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度与器械的灭菌质量符合感染控制标准,同时针对高风险环节如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呼吸机管路管理制定专项操作细则,通过流程优化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
(2)多层次监督与反馈机制建立
设立感染控制专职岗位负责日常巡查与动态监测,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对护理操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跟踪评估,定期组织跨部门联席会议对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3)系统化人员培训与考核
围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与实践技能开展分层级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感染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识别、防护用品使用及应急处理流程等,培训后通过情景模拟与实操考核验证掌握程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体系。
(4)个性化患者教育与参与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认知水平与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采用可视化材料与互动演示等方式深入讲解感染预防的重要性与自我防护方法,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手卫生与环境管理环节,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及时解答疑问。护理人员还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与情景模拟活动,让患者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感染防护措施的理解,同时建立家属监督机制,通过发放家庭防护手册与定期随访,将院内教育延伸至出院后的自我管理阶段,从而形成持续性的感染防控意识与行为习惯,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1.3 评价标准
1.3.1 医院感染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2 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评估护理操作规范性、环境管理质量及健康教育效果,总分 100 分;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导入 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形式呈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并运用卡方检验,设定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阈值。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2.2 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 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医院感染作为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更可能导致严重临床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多样性、宿主易感性差异以及医疗环境中的操作规范性等,细节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多层级防控体系从操作流程优化、人员能力提升、患者参与促进及监督机制完善等方面实施综合性干预,从而有效阻断感染传播链并强化整体防控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证实该模式能够通过精细化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失误风险,借助持续监督与反馈机制实现动态调整护理策略,同时系统化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感染风险的识别与处置能力,而个性化教育则提升了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与配合度,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协同效应,使得感染防控措施得以深入落实并产生实质性效果,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不仅体现了现代护理理念中预防为先的核心思想,更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娜.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结核病房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案研究 [D]. 大理大学 , 2023.
[2] 徐华 , 孙建 , 李卫光 . 区域性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发展 [J]. 中国数字医学 , 2023, 18 (04): 8- 12.
[3] 管霞.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3, 21 (10): 50- 53.
[4] 陈亚玲 . 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效果 [J].中国民康医学 , 2023, 35 (06): 129-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