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遇上语文, 助力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作者

张雪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5730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 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学科 , 语文教育如何借力 AI 技术 , 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 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命题。这不仅关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 更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终身发展。为此 , 文章聚焦中职语文教学 , 深入剖析 AI 技术在诸多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前景 , 力图为 AI 时代的语文教育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推动语文教育在智能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AI 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 一) 个性化学习方案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日益广泛的应用 , 个性化学习方案在语文教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AI 系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 , 定制符合其特点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 让学生摆脱了 " 一刀切 " 的传统教学束缚 , 获得了更加自主和灵活的学习体验。智能推荐系统可以引导学生在浩瀚的文学世界中, 发掘出最能引起其共鸣和思考的作品, 从而点燃学习的热情。互动式学习平台则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设计 , 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学生在与 AI 系统的互动中 , 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 收获了学习的乐趣。

( 二) 智能分析工具提升教学精准度

人工智能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应用 , 为提升教学精准度提供了强大助力。智能语音评测系统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朗读表现 , 精准定位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不足 ,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使得朗读技巧的训练更加高效。写作批改软件则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语法、结构、逻辑等方面进行智能分析 , 给出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和提升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此外 , 文本挖掘技术可以深入解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情感等要素, 为教师解读诗歌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使得教学更加深入人心。这些智能分析工具所产生的数据反馈 , 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三) 沉浸式学习体验唤醒人文情怀

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 为营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唤醒学生人文情怀提供了新的可能。角色扮演类游戏让学生化身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 , 在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中 , 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际遇, 培养人文关怀和同理心[1]。跨媒体学习资源, 如名家朗诵音频、名篇解读视频、文学地图等 , 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 ,开拓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 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人文天地中徜徉、感悟、成长。沉浸式学习体验所带来的身心感受, 将点燃学生心中的人文之光,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性真善美 , 树立高尚情操 ,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AI 助推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 一)AI 辅助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为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点 , 教师可以利用 AI辅助工具 , 设计出寓教于乐、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围绕《烛之武退秦师》开展的情景游戏创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首先深入研读文本 , 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 然后在 AI 的帮助下 , 绘制出栩栩如生的游戏角色形象。接着 , 他们根据文章情节 , 与 AI 协作设计游戏关卡和任务 , 将枯燥的文言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在游戏创作过程中 ,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 , 还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 学生还可以利用 AI 智能对话系统 , 模拟与文中人物的对话交流 , 在人机互动中感悟人物言行的魅力。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言文素养。此外 ,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 开展跨学科项目探究。例如 , 学生可以利用 AI 工具 , 将文言文改编成英文版 , 或者将其与历史、地理知识相结合 , 创作出兼具知识性和艺术性的融媒体作品。这种跨学科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 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文言文学习的实用价值,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 二) 基于大数据的诗歌教学新思路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诗歌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海量的诗歌文本数据 ,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素材和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特点 , 总结诗歌创作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 从而开发出更加系统、深入的教学内容 [2]。学生则可以利用智能诗歌创作系统 , 在海量诗歌数据的基础上 , 学习优秀诗歌的写作技巧 , 并尝试创作出自己的原创作品。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 还能让他们体会到诗歌创作的乐趣。与此同时 , 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 让诗歌欣赏和研究有了新的呈现方式。例如 , 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 生成反映某位诗人创作风格演变的动态图谱,或者制作展现不同诗歌流派特点的可视化作品。这些生动直观的视觉材料,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文学概念和知识点。

( 三) 智慧课堂让语文学习更有趣

移动学习 APP 的应用 , 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沉浸在语文学习的海洋中。通过 APP, 学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阅读感兴趣的文章 , 聆听名家诵读经典篇章 , 观看文学名著改编的微视频 ,或者参与在线文学讨论和写作练习。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 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 让阅读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社交平台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的舞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作作品 , 开展同题写作或者诗歌接龙等互动活动 , 在同伴互评中学习和进步。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拉近师生距离。这种跨越课堂的交互, 让语文学习更加立体和丰富。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智能组卷系统 , 轻松实现测试与评价。系统可以从题库中自动抽取试题 , 形成难度梯度合理的试卷 , 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测试数据的智能分析 , 则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学生也能及时获得个性化的测评反馈 , 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 , 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AI 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 为语文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个性化学习、智能分析、沉浸式体验等 AI 赋能的教学新模式 , 正在为学生打造更加智能、高效、有趣的语文学习生态。然而 ,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AI 终究是教育的助手而非主宰。在 AI 时代 , 语文教育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审美素养、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 引导他们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文静 .AI 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以《归园田居》为例 [J]. 作家天地 ,2024,(14):34-36.

[2] 万玉丹 . 智能 AI 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J].汉字文化 ,2024,(06):203-205.

张雪,女,汉族,1992 年 1 月 27 日本科,研究方向: 中职语文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