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

田素鹏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227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多方面应用以及实际实践情况。首先阐述了 BIM 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接着详细分析其在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包括可视化进度规划、质量预控与追溯、安全模拟与设施管理、精确成本核算与动态控制等。同时探讨了 BIM 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共享与协同困难、软件与硬件成本较高、人员技术能力要求高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对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面剖析,旨在为建筑行业提升施工管理效率与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BIM 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应用;实践

0引言

建筑行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关键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建筑施工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IM 技术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集成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高效的工具。

1BIM 技术概述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三维可视化的模型,更是包含了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全过程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以及时间信息等。这些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模型中,可以被不同的专业人员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读取、修改和更新,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

与传统的二维图纸相比,BIM 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显著特点。可视化使得建筑项目的各个细节能够以直观的三维形式呈现,方便各方人员理解和沟通;协调性能够提前发现设计中的冲突和矛盾,避免施工中的错误和返工;模拟性可以对施工过程、建筑性能等进行模拟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和建筑设计;优化性基于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多方案比较和优化决策;可出图性则能够根据模型自动生成各种施工图纸和文档,提高出图效率和准确性。

2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进度管理

BIM 技术可创建 4D(三维模型加时间维度)进度模型。施工管理人员借助专业软件,将施工任务按照时间顺序与三维建筑模型关联。例如,在大型商业建筑施工中,可直观地在模型中设定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各阶段的时间范围和先后顺序,并明确各工序所需的资源和人力安排。这种可视化的进度计划编制方式,使施工团队成员能迅速理解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和时间节点,有效避免了传统进度计划中因文字和图表表达不够清晰而导致的误解。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实际施工进度信息实时输入到 BIM 模型中,如各楼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成时间、钢结构安装进度等,系统可自动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一旦出现进度偏差,如某区域因材料供应延迟导致施工滞后,BIM 模型能快速定位受影响的后续施工任务,并通过分析计算出对总工期的影响程度。施工管理人员可据此及时调整资源分配、优化施工顺序或采取赶工措施,确保项目进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2.2质量管理

利用 BIM 模型丰富的信息,在施工前进行质量预控。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过 BIM 模型可详细检查预制构件的尺寸、钢筋布置、预留孔洞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还能模拟构件的吊装过程,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碰撞或安装困难等问题。同时,基于模型中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信息,施工人员可在施工前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当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BIM 模型可发挥强大的追溯功能。例如,若发现某楼层的墙体砌筑质量不合格,可通过 BIM 模型快速查询到该部分墙体的施工班组、使用的材料批次、施工时间以及当时的施工环境等信息,从而准确找出问题根源。在此基础上,利用 BIM 模型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直观地展示给施工人员,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3安全管理

BIM 技术可创建高度逼真的施工安全模拟场景。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塔式起重机作业等高危环节,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安全风险,如风速对塔吊吊运作业的影响、外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的坠落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施工人员可在虚拟的安全模拟环境中进行培训,亲身体验各种危险场景,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4成本管理

BIM 模型中的建筑构件信息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完整性,可利用专业软件自动计算工程量。与传统的手工计算或基于二维图纸的计算方法相比,BIM 技术能够精确到每个构件的混凝土体积、钢筋用量、装饰材料面积等,避免了人工计算的误差和遗漏,为成本预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例如,在住宅建筑施工中,可准确计算出每栋楼的建筑材料用量和成本,为材料采购和成本控制提供精确依据。

3BIM 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1数据共享与协同困难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涉及多个专业和多个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等。由于各参与方使用的 BIM 软件不同,数据格式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存在障碍。例如,设计单位创建的 BIM 模型在导入施工单位的管理平台时可能出现信息丢失或无法兼容的情况。应对策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如 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促进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同时,搭建基于云平台的 BIM 协同管理系统,各参与方可以在云端上传、下载和修改 BIM 模型数据,实现实时协同工作,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3.2软件与硬件成本较高

高质量的 BIM 软件通常价格昂贵,且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较高。对于一些小型建筑企业或项目,购买和维护 BIM 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成本可能超出其承受能力,限制了 BIM 技术的推广应用。应对策略: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应用 BIM 技术的中小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其软件和硬件采购成本。同时,鼓励软件开发商开发适合不同规模企业和项目需求的 BIM 软件版本,提供灵活的软件租赁服务,减少企业一次性投入。

3.3人员技术能力要求高

BIM 技术的应用需要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建筑专业知识和信息管理能力。然而,目前建筑行业中既懂建筑又懂 BIM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限制了 BIM 技术的深入应用和推广。应对策略:在高校建筑相关专业中加强 BIM 技术课程设置,培养专业的 BIM 人才。同时,建筑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培训,通过举办 BIM 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开展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员工的 BIM 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自己的 BIM 技术团队。

4结论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通过在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促进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数据共享与协同困难、软件与硬件成本较高、人员技术能力要求高等挑战。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提供政策支持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应对策略,可以逐步克服这些挑战,推动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随着 BIM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与其他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深度融合,其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参考文献

[1]何关培. BIM 和 BIM 相关软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张建平, 李丁, 林佳瑞, 等. BIM 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 2012, 41(16): 10-17.

[3]马智亮, 陈娟. 基于 BIM 的 4D 施工管理扩展模型及应用[J]. 土木工程学报, 2012, 45(10): 132-137.

[4]任江, 应丹妮. BIM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施工技术, 2015, 44(18): 81-83.

[5]刘尔烈, 王慧莹. BIM 技术在大型工程项目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13):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