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翟丹
重庆市璧山区高新初级中学校 重庆璧山 402760
家国情怀素养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民族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初中生的认识特点,合理设置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合理设置问题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提升关注度,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家国情怀,推动历史教育德育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可以有效融入文化元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在丰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1]。
以“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课前讨论活动,设置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书法作品、壁画,或者读过唐诗?你最喜欢的一句唐诗是什么?你知道这些文化形式在哪个朝代达到了鼎盛吗?” 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积累探讨隋唐文化元素,初步激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家国情怀。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内容,梳理雕版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意义、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与历史价值、唐诗的不同风格与代表诗人、莫高窟的文化内涵等关键信息,让学生系统了解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卓越成就。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隋唐时期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这些科技发明和文化成果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知识,让学生在探讨隋唐科技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 “‘隋唐科技文化名片’设计”的创作 任务,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感受隋唐科技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深化家国情感。
二、布置适配性学习任务,推动家国情怀教育的落实
任务教学法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任务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历史学情、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手段驱动学生深度探究家国相关知识,进而高效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2]。
以“秦统一中国”这一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核心内容,设置以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 “秦灭六国” 相关内容,了解秦国从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顺序,分析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阅读 “巩固统一的措施” 部分内容,梳理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具体举措,并阐述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的启示;结合秦统一后对后世的影响,搜集我国历史上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事例,并以 “传承统一精神,守护美好家园”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历史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 “秦统一中国” 的时间线、关键事件以及核心措施的内在逻辑。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如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播放 “秦始皇巩固统一” 动画演示、呈现小组整理的措施对比表格等),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展开 “传承统一精神,守护美好家园” 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如何维护国家统一、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秦统一中国”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强化家国情怀的渗透。
三、开展拓展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拓展性活动是初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有效组织历史课外拓展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有效增强其家国情感。
以“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本节课教学结束之后,布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性实践任务:结合单元所学,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科技馆、制作简易科技模型等方式,选择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科技发明或一种文化现象,深入探究其诞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对比该科技文化成果在古今中外的应用差异,以 “科技文化之光 —— 照亮生活的千年足迹” 为主题,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或创意展板。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科技文化之光 —— 照亮生活的千年足迹” 为主题的展示会,让学生以播放视频、展示自制模型、汇报研究报告等方式,分享拓展实践结果。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进行评价,并与学生一同评选出“最佳探究奖”“最佳创意展示奖”等。通过这一拓展性实践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加深对科技文化成果历史价值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技文化对生活的深刻影响,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探索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对于历史教学多元化教育功能的发挥、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价值,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设计与学生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活动,让家国情怀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宗少嵩 .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5):64-65.
[2] 郭云 . 指向家国情怀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为例[J]. 中华活 页文选(教师版),2023(1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