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对策研究

作者

董淑艳

通化县第八中学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该教学模式强调问题驱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探究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新课程标准为探究式教学提供明确的实施导向,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探究式教学课堂组织实施策略

1.1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课堂设计与教师引导实践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课堂设计与教师引导实践需要精心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确保探究过程的有效性。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提出 "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25 平方米,如果将边长增加 3 米,新正方形的面积变为 64 平方米,求原正方形的边长" 这一探究任务,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建立数学模型,设原正方形边长为 x 米,则有,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个等式展开后得到,整理得,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自然遇到形如的方程形式。教师引导技巧体现在适时的点拨与启发上,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引导性问题如" 能否尝试用开平方的方法解决"、" 是否可以考虑因式分解的思路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等多种解法。课堂组织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教师鼓励学生将探究思路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建议,形成思维碰撞的学习氛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1]。

1.2 合作探究学习的小组组织与互动调控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的小组组织与互动调控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小组结构,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确保每位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4-6 人的异质小组,每组包含不同数学基础水平的学生,设置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角色分工,小组成员共同探究 " 矩形面积为定值时长与宽的关系 " 这一实际问题,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当矩形面积固定为 12 平方米时,设长为 σX 米、宽为 y 米,则有 xy=12 ,即,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 σX 值计算对应的 y 值,绘制函数图像,观察函数性质。互动调控机制体现在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的动态监控上,教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函数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当某小组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特点产生争议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 k 值对应的函数图像差异,启发学生发现k 值符号对图像分布的影响规律。小组展示环节要求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或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学生在思辨交流中深化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认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评价与反馈实践

2.1 探究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与学生表现观察技巧

探究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与学生表现观察技巧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精细化的观察评价机制,确保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准确判断与及时反馈 [2]。即时评价实施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保持敏锐观察,当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表现出独特思考角度时,教师立即给予鼓励性评价,采用 " 你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很有道理 " 等具体化表述,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运用启发性评价语言,询问学生 " 能否再次验证一下这个步骤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纠正错误,避免直接指出答案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表现观察技巧体现在教师对课堂行为细节的系统记录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反应速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承担情况,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质量水平,特别注意学生从困惑到理解的思维转换过程,捕捉学生思维突破的关键时刻。

2.2 探究成果展示的组织形式与反馈指导策略

探究成果展示的组织形式与反馈指导策略需要教师建立多样化的展示平台,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展现探究成果并获得有效的改进指导。展示形式的组织体现在教师对不同展示方式的合理安排上,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上台汇报的传统形式,要求汇报学生清晰阐述探究思路、解决过程、得出结论等关键环节 , 同时安排其他学生作为听众进行提问互动,也可以组织小组轮转展示活动,各小组在固定时间内向不同的参观小组介绍探究成果,形成动态交流的课堂氛围 , 还可以设置成果展示墙的形式,学生将探究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示材料进行静态展示。反馈指导策略要求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给予精准的评价与建议,当学生在展示中表达不够清晰时,教师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补充说明,当学生的探究成果存在逻辑漏洞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所在并寻找改进方法,当学生展现出创新思维时,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施对策为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教学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何铭彦 .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23):32-34.

[2] 陈剑 .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