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七年级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赫英才

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引言

生物学作为探索生命奥秘的自然科学,其教育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生物学现象敏锐观察力,七年级生物学课程设置从细胞到生物多样性、从植物生理到人体健康等多个看似学术性强实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模块,让学生在了解微生物生长特性、植物生理过程以及人体营养需求后,将这些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成长,体现生物学教育的实用价值和终身意义。

一、微生物与食品加工,保护肠道健康

结合肉眼无法观察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世界,七年级生物课本中微生物知识为学生打开认识微观世界窗口,且知识不限课本,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种类、特性及自然界分布规律后,能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智慧。把制作发酵食品这一微生物学知识最直接的生活应用来说,拿起普通牛奶,加入少量含活性乳酸菌酸奶作发酵剂,于恒温环境静置8 - 12 小时,乳酸菌繁殖并将牛奶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凝固成香浓可口自制酸奶。家庭泡菜制作运用微生物发酵原理,选择新鲜蔬菜洗净,加入适量盐分,在厌氧环境促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赋予泡菜独特酸味并抑制腐败菌生长,这些发酵过程是七年级生物书讲述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的生动体现。发酵食品中益生菌进入人体定植于肠道,形成重要生物屏障,占据肠道空间与有害菌争夺营养资源,同时分泌抑菌物质阻止病原菌生长,人体食用富含益生菌食品时,肠道菌群达动态平衡,肠道细胞活力增强、营养物质吸收效率提高、肠道免疫功能显著增强[1]。

二、光合作用原理应用,打造健康室内植物环境

植物所进行的光合作用,看似平常,实则是一种蕴含着深厚自然玄机的生物学现象。在七年级生物课程里,它占据着关键地位。学生一旦领会了二氧化碳与水分在叶绿体里凭借光能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一精妙过程,就能在日常之际,以科学的方式培育与管理室内植物,从而营造出更为健康的居住环境。

室内植物的科学养护首先在于光照管理。依据七年级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关联的知识,学生可知像仙人掌、月季这类阳生植物,应当放置于南向窗户附近,以便接收充足的光照;而蕨类、常春藤等阴生植物,则适宜摆放在光线较暗的北向窗户旁或者室内较深处;诸如绿萝、常青藤之类的观叶植物,得避免强烈的直射阳光,以免叶片被灼伤 [2]。植物的水分管理同样基于生物学的原理。按照课本中所学的植物蒸腾作用知识,学生知晓水分经根系吸收后又从叶片气孔蒸发的这种动态平衡进程。所以在浇水的时候,需充分考量植物类别、生长阶段、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等要素,进而形成科学的浇水规划。例如,多肉植物要等土壤干透了再浇水,而蕨类植物则需维持盆土处于湿润状态。植物于室内环境中具备多种生态功能。在白天,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能够净化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还可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同时,借助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子,提升室内空气湿度。在挑选植物时,需综合权衡其净化能力以及适应性。像吊兰、常春藤、芦荟等植物,有着较强的空气净化功能,适合放置在新装修的房间或者电器较为集中的书房。

三、人体营养需求分析,构建个人健康饮食方案

人体为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需摄入多种营养物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关于人体营养的系统学习为学生认识自身营养需求提供科学基础,青春期到来身体快速发育致对各类营养素需求量增加且比例更精细,此时构建个人健康饮食方案极为重要,而此过程正是将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科学饮食方案首先要确保充足且种类多样的蛋白质摄入,七年级生物课本讲述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青春期每天需1.5 - 2 克/ 公斤体重的蛋白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牛奶、鸡蛋、瘦肉、大豆等食物应每天摄入。作为人体主要能量来源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 50%-60% ,但要注意选择全谷物、薯类等复合碳水化合物而非精制白面、白米和糖分,以既能提供持久能量又能补充膳食纤维。脂肪摄入要控制总量并注重种类,七年级课本介绍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应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坚果、深海鱼、橄榄油等,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虽需求量小但对人体代谢调节至关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课本中对不同维生素功能的介绍,学生应每天摄入不同颜色的新鲜蔬果以确保各类维生素平衡摄入,特别是富含维生素 A 的胡萝卜、富含维生素 C 的柑橘类水果、富含钙铁的绿叶蔬菜。制定饮食计划时要结合个人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因素精确计算,并依据生物课本中所学的消化系统知识合理安排三餐时间、每餐食物种类和数量,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结束语

七年级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远超传统课堂学习范畴,学生通过实践应用策略,加深对生物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且培养科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未来生物学教育可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将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前沿科技引入中学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静静 , 凌宗超 , 刘连喜 . 双向路径下的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J]. 生物学教学 ,2025,50(09):14-17.

[2] 薛鹰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生物学探究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