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周俊波

宜章县第三中学

历史课程不仅承载知识传授功能,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家国意识,提升历史学习的价值感,从而实现知识学习与情感教育的统一。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概述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与制度,同时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此外初中历史课堂还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认同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素养提升为核心,以情感熏陶为补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

二、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通过历史课程中对国家兴衰、民族奋斗、社会变革的学习,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历程,进而增强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强盛来之不易,民族的团结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树立对历史的敬畏,也能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2]。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可能产生价值迷茫,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能够通过生动的史实,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回顾抗争史、发展史与改革史,学生会更加体会到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增强对民族的归属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认识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更能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三、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深化课程内容融合

历史不仅是一门承载知识的学科,更是培育学生思想品格与价值观的沃土,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知识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融合,能够有效避免单纯知识传授的枯燥,转而使学生理解历史,感受到与国家、民族的紧密联系,具体而言,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中注重“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情感升华”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时,不仅停留在时间、人物与结果的表面,而是能够通过深层次的思考,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同时融合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科本身,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文学、地理、政治等内容结合,构建多维度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认知,又能够让他们内化出真切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案例,探索课程内容融合与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近代重要历史事件,本身就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明确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再结合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民反抗精神。教师可将该事件与中国近代其他救亡图存的历史运动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以及失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还在对运动成败的理性分析中体会到国家危亡关头人民所表现出的顽强斗争精神,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出责任感,真正实现历史课堂对家国情怀的培育功能。

(二)强化史料研读能力

强化史料研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史料是历史学习的根基,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解读史料,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历史真实,避免对历史的片面化理解,在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研读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体会其中蕴含的家国担当,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分析史料的背景、立场,还能在与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动“对话”中,深化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增强对国家命运的理解,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出真切的家国情怀。在讲授抗日战争胜利时,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史料作为课堂学习的切入点,通过展示《大公报》当年关于抗战胜利的报道,让学生在研读中体会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韧与付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国内外不同史料对胜利的报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叙述背后的立场,在研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抗战胜利来之不易,也会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表现出的团结精神,这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体悟家国情怀,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历史知识学习、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对知识传授的延伸,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深化课程内容融合、强化史料研读能力、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历史教学的价值不止于让学生“知其然”,更在于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从而在理解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基础上,激发起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 0 学习历史,涵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 孔君 . 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3(32):75-77.

[2] 高鹤 . 围绕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J].进展 , 2024(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