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方法实践
周剑
重庆市铜梁区围龙小学 重庆 铜梁 402560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不仅承担教学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小学生常出现焦虑、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师群体,其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因此探索并实践有效的心理问题管理方法,有助于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概述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自我认知不足,而随着家庭环境、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因无法有效表达内心痛苦,通过自伤行为来释放压力,如反复割腕等,这不仅反映出他们强烈的求助信号,也揭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若缺乏正确引导,问题可能进一步加重,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学会健康表达情绪、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以关怀为核心,尊重与理解学生
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学生心理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关怀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理解,小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往往缺乏正确的方式表达内心痛苦,当出现严重情况时,如个别女生通过割腕来缓解情绪,这本质上是求助的信号,而不是单纯的叛逆,班主任应避免简单批评,而是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心声,创造安全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敢于表达真实的感受 [2]。班主任要关注学生背后的家庭、同伴关系等影响因素,帮助他们建立被理解、被接纳的体验,通过关怀理解,学生能够逐步缓解孤独感,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支持,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这不仅能修复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和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预防为主,干预与教育相结合
班主任要坚持预防为主,将日常教育与心理干预有机结合,班主任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会、谈心、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表达渠道,当发现学生有异常行为时,例如反复割腕、手臂留下大量刀痕等,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包括与学生个别谈话、通知家长、寻求校内外心理辅导资源支持等,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沟通、寻求帮助等正向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极端行为,同时班主任要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及时识别高危信号,避免悲剧发生,这不仅能在问题初期帮助学生缓解痛苦,更能通过持续引导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从根源上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3]。
三、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方法实践
(一)建立信任关系
在小学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面对内心的压力与困惑时,往往缺乏合适的表达方式,甚至会通过极端行为来释放情绪,例如有些女生因缺乏理解,反复割腕,在手臂上留下明显的刀痕,反映的是她们强烈的求助需求,班主任应当以真诚作为基础,避免指责,以关心的语气与行动去靠近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敢于倾诉内心真实感受,当学生感觉到老师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是愿意理解、陪伴与支持,就会逐渐消除防备心理,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打开通道。在实践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点滴积累信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简短而轻松的交流,倾听她们的小困扰,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在班级活动中,有意让这些孩子承担适合的角色,帮助她们建立价值感;对于已经出现自伤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应以关怀的态度去沟通,避免当众揭露或批评,而是私下谈心,表达关切,并及时联系家长与专业心理老师共同跟进,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学生逐渐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支持,不仅能缓解孤独感,也能在关键时刻愿意寻求帮助而非选择极端方式,从而实现心理问题管理的积极效果。
(二)加强心理辅导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心理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实践途径,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情绪调节、抗压能力相对薄弱,当遇到家庭矛盾、学习压力、同伴关系困扰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伤的行为,例如有些女生因缺乏合适的情绪宣泄方式,反复割腕以表达无助和痛苦,手臂上留下明显的刀痕,这类现象是严重的心理危机信号,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辅导措施,班主任要通过日常谈心,敏锐捕捉学生情绪异常的迹象,在发现问题时主动介入。班主任要将心理辅导融入班级日常教育,如通过主题班会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困惑、组织绘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正向表达情绪,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心理调适的能力,逐渐减少依赖极端行为来解决问题的倾向,在具体实施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资源的作用,形成多方合力的辅导模式;对于已经表现出自伤行为的学生,班主任应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耐心沟通,及时联系家长,形成家校合作的支持网络,并引导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避免简单批评。班主任应当借助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力量,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疏导的干预方案,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还需积极寻求校外心理机构的帮助,确保学生得到专业化支持,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建立“朋辈互助”小组,让学生获得温暖,增强归属感,通过这种心理辅导与多方协同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还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四、结语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中肩负着关键责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加强心理辅导、开展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实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正确面对挫折,避免因孤独与无助而采取极端行为,班主任的耐心陪伴,不仅能化解当下的心理危机,更能为学生营造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永红 .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管理方法探碛 [J]. 青海教育 ,2024(3):50-50.
[2] 吴雅琴 . 小学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 [J]. 读与写:下旬 , 2021(2):0314-0314.
[3] 陈和林. 小学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研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 , 2020(6):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周剑(1975 年),汉族,市区人,资深班主任,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