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影响剖析与策略实施
钱琼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21564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障碍、语言迟缓、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等。近年来,自闭症幼儿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给教育领域,尤其是幼儿园融合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融合教育强调为特需儿童提供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其在自然的环境中提升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一、析问题:自闭症幼儿对班级生态的多维影响
1. 对班级幼儿的影响
社交互动方面,自闭症幼儿社交障碍明显,难以理解他人情感意图,缺乏主动交往意识与能力。班级活动中,他们常忽视同伴、不参与集体游戏,易让其他幼儿误解其不友好、不合群,破坏班级良好社交氛围。如角色扮演游戏中,自闭症幼儿可能无法理解规则与同伴角色,独自进行刻板行为,影响游戏趣味性与同伴参与度。
行为模仿方面,部分自闭症幼儿的重复刻板行为,如转圈、拍手等,可能引发其他幼儿好奇模仿。尤其是年龄小、认知能力未成熟的幼儿,无法分辨行为异常性,模仿后会影响自身正常行为习惯养成。
情绪感染方面,自闭症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弱,易出现突然哭闹、发脾气等情绪波动。这种不稳定情绪会感染其他幼儿,导致其产生不安、焦虑,干扰班级整体情绪氛围与正常教学秩序。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自闭症幼儿突然情绪失控尖叫,会分散其他幼儿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
2. 对教师的影响
教育教学中,自闭症幼儿的特殊需求给教师带来巨大挑战。但普通幼儿教师大多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面对自闭症幼儿的问题行为与学习困难时往往力不从心。如语言教学中,针对自闭症幼儿语言迟缓、发音不清问题,教师需采用图片辅助教学等特殊方法,却可能因缺乏经验难以有效实施。
班级管理方面,自闭症幼儿的存在增加了管理难度。他们可能不遵守班级规则,随意走动、大声喧哗,教师需时刻关注其行为并及时引导纠正,加重工作负担。同时,教师还需协调自闭症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包容,这对教师班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活动时,教师需特别留意自闭症幼儿,防止其与同伴冲突,同时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其交往。
心理压力上,面对自闭症幼儿教育难题与班级管理压力,教师易产生心理负担。担心无法满足自闭症幼儿需求影响其发展,也担心班级管理不善引发其他家长不满。部分教师甚至会因长期未见自闭症幼儿明显进步而沮丧,怀疑自身工作能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3. 对其他家长的影响
部分家长对自闭症幼儿在班级中存在表示担忧,担心其行为影响自家孩子学习成长。他们可能忧虑自闭症幼儿的推搡、咬人等攻击行为伤害自家孩子,或担心其异常行为破坏班级教学秩序,导致孩子学习环境变差。例如,有些家长担心自闭症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突然尖叫哭闹,干扰自家孩子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由于对自闭症缺乏深入了解,一些家长可能对自闭症幼儿产生不理解与排斥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班级和谐氛围,给教师工作增添额外压力。
二、寻路径: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实施
1. 融合资源中心的一对一个别化辅导
专业评估与计划制定是基础。融合资源中心专业教师需对自闭症幼儿的语言、社交、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专业评估。通过观察、测试,结合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等标准化工具量化评估幼儿能力,依据评估结果为每个幼儿制定详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明确短期与长期教育目标及具体教学内容方法。
针对性技能训练需精准实施。语言训练可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等方法,如借助 PECS 系统让幼儿用图片表达需求,逐步过渡到语言沟通。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设置模拟社交场景,引导幼儿学习打招呼、分享玩具等技能,如组织小组游戏让幼儿体验社交乐趣。认知训练则结合幼儿认知水平,设计认识颜色、形状等游戏化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定期评估与调整不可或缺。一般每学期对自闭症幼儿发展情况全面评估,对比过往数据观察进步变化。若某领域发展未达预期,分析原因并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如幼儿语言表达提升遇瓶颈,可增加训练时间强度,或尝试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新教学方式。
2. 班级同伴的互助
同伴教育与引导是关键。教师需向班级其他幼儿开展自闭症知识教育,通过故事、绘本、视频等形式,如讲述《我的朋友是星星的孩子》绘本,让幼儿了解自闭症幼儿特点需求,培养包容心与同情心。同时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自闭症幼儿交往,鼓励课间邀请其玩游戏、集体活动中合作完成任务,让自闭症幼儿感受同伴友好。
建立同伴支持小组可提供持续帮助。挑选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社交能力强的幼儿组成小组,教师对小组成员培训,传授与自闭症幼儿互动及引导其参与活动的技巧,如用简单语言、温和语调交流。日常活动中,小组成员关注自闭症幼儿情况,排队时帮其站好位置、吃饭时提醒正确使用餐具,助力自闭症幼儿提升社交能力,同时培养其他幼儿社会责任感与爱心。
强化积极行为能营造良好氛围。当班级同伴与自闭症幼儿积极互动、提供帮助时,教师需及时表扬奖励,可采用小红花、贴纸等物质奖励结合“你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等口头表扬的方式。还可在班级“爱心墙” 展示帮助过自闭症幼儿的幼儿照片与事迹,鼓励更多幼儿参与,营造关爱互助的班级氛围。
3. 班级环境的调整
物理环境优化需兼顾舒适与安全。为自闭症幼儿设置安静角落,配备柔软坐垫、抱枕及喜欢的玩具书籍,供其情绪烦躁或需独处时自我调节。合理规划教室空间,确保通道畅通,方便自闭症幼儿活动,减少环境拥挤带来的不安。
视觉提示系统可助力规则理解。在班级显眼位置张贴洗手、喝水等日常活动图片标识,制定图文结合的一日活动时间表,如集体教学活动配幼儿围坐听课图片,帮助自闭症幼儿预知活动内容,减少因活动变化产生的焦虑。同时使用 “请安静”“排队等候”等视觉提示卡片,引导其遵守班级规则。
活动内容与形式调整需适配能力。集体教学活动增加趣味互动环节,如语言教学采用角色扮演、儿歌演唱形式,吸引自闭症幼儿注意力。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允许按自身节奏参与活动。游戏活动选择规则简单的项目,如拼图游戏中教师先示范再让幼儿尝试,给予充分指导支持。还可依据自闭症幼儿兴趣开展绘画、手工等特色活动,发挥其优势,增强自我认同感。
4. 家园沟通
定期沟通与信息共享能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自闭症幼儿家长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每周微信反馈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每月电话了解在家行为情绪、每学期 1-2 次家访深入了解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等途径,及时交流幼儿表现与发展情况。家长也需主动反馈幼儿在家新行为问题、兴趣变化,方便教师调整教育策略。
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需多维度协同。融合资源中心个别化辅导提供专业支持,班级同伴互助构建包容关系,班级环境调整打造适配场域,家园沟通搭建共育桥梁。这些策略相互配合,既能改善自闭症幼儿核心障碍,又能营造接纳包容的班级生态,为其融入集体、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幼儿园融合教育推进提供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