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集思广“益”,“智”趣横生

作者

许凤丹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215614

一、游戏ING !——有趣的瓶盖排序。

1. 投入瓶盖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游戏。

首次投放瓶盖时,我们组织幼儿开展“小瓶盖可以怎么玩”讨论活动,孩子们提出“排排队”“搭城堡”“分一分”等多种想法。我们从“排排队”切入,鼓励幼儿尝试排序。观察发现,多数幼儿仅能进行单颜色排列或无序摆放,尚未形成规律意识。这一现象符合皮亚杰所指的“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特点,其认知尚处于表象和直觉层面,需借助具体物象和操作进行逻辑建构。

2. 生动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进行排序。

为帮助幼儿理解“排序”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引入数学绘本《小刺猬的项链》,借助故事情境中水果项链的重复规律,形象展示 ABAB模式。绘本作为“认知脚手架”(布鲁纳),有效降低幼儿理解难度,使其在情境中自然感知序列与规律。此后,幼儿表现出初步的排序意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模式模仿与延续操作。

3. 辅助材料激发兴趣

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原则,我们提供分层材料支持幼儿差异化学习。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投放带有规律模板的毛毛虫、人物卡片等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直线、圆形等多种形式的排序操作。幼儿大多能够完成模板接排,但自主创编规律仍存在困难,说明其认知正处于“掌握已知、探索未知”的过渡阶段(维果茨基)。

4. 主题情景促进自主排序

结合《我的家》主题创设“送小动物回家”情境化排序板,以单元格形式提供隐性的规则提示。这一做法融合了蒙台梭利环境中“错误控制”的理念,使幼儿在操作中自主调整、自我更正。例如霆霆在完成“红黄蓝”重复排序中偶尔出现错序,经教师稍加提示即可修正,表现出良好的元认知萌芽和思维灵活性。

二、问题与挑战?——有效的排序策略。

1. 积累性的学习,积极地学习。

幼儿对排序活动的掌握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次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即新旧知识和技能有一个连接的过程。比如,最初在“直行排序”时,幼儿只理解了“是给瓶盖排队”,于是把瓶盖排成一排就了事,完全忽略了“颜色”的要求,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之后,幼儿终于明白了“排队”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于是在排序活动中表现出的便不再是盲目、随意。而是有明确的目标,出现错误在老师指导后,幼儿能够很快地改正过来,说明已经开始对“排序”的含义有所领悟了。

2. 经验辅助与支持策略

(1)联系生活经验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学习应源于真实经验。我们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蕴含排序规律的现象,如节日街道的彩旗、灯笼排列,并鼓励用瓶盖进行再现和创造。这种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策略,不仅增强幼儿学习的意义感,也促进其数学思维的自然迁移。

(2)多元支持策略

·数学绘本应用:绘本以叙事和图像双编码形式(AllanPaivio)传递数学概念,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有效提升学习趣味与效果。

·材料分层与支架投放:依据“支架教学”理论,提供从模板参照到自由创编的渐进支持,帮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能力跃升。

·区域标记与空间暗示:通过单元格、火车车厢等形象化标识,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的空间序列概念,符合幼儿对可视边界的认知依赖。

·语言与动作结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描述规律,借助言语外化

强化内部思维秩序,促进认知监控和能力内化。

三、瓶盖大创新!——神奇的的瓶盖玩法。

为了增加幼儿玩瓶盖的兴趣,我们又将活动开始时幼儿提出的瓶盖的其他玩法也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投入,这样让幼儿更加喜欢玩瓶盖了。

1. 瓶盖的分类。

幼儿将瓶盖进行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同时按照颜色与大小进行分类,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瓶盖的分类游戏中,我们按照游戏的难易程度提供不同的玩法,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游戏,同时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也会时时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

2. 瓶盖的匹配。

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对瓶盖和点子、瓶盖和数字进行正确匹配,还可提升难度,幼儿同时根据数字或是点子及其颜色正确匹配相应瓶盖,从而提高幼儿的匹配能力。

在匹配游戏中,幼儿的想法是进行简单的点物匹配,而我的想法是在简单的匹配中如何更好的提升幼儿匹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玩具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将一些简单的特征融入到匹配中,这样就提升了匹配的难度,幼儿不仅要观察匹配的点子或是数字,还要根据他们的颜色特点来选择摆放瓶盖。

3. 瓶盖的垒高。

幼儿将瓶盖竖向垒高、幼儿将瓶盖进行横向垒高、幼儿将瓶盖横向叠层垒高等多种方式,从而提高幼儿对瓶盖形状、高度、颜色等特点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在垒高的游戏中,幼儿拿到瓶盖后只会简单的竖向垒高,经常是没放几个瓶盖就全部倒了,而且是毫无规律的竖向垒高,这样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于是我便想着如何让幼儿能够在垒高这个游戏中更上一层楼呢?在一次大建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会用纸杯进行横向垒高,于是我就用大建构纸杯的垒高事例和孩子们进行探讨,我问:“我们班级里除了纸杯可以这样垒高还有什么玩具也能进行这样的垒高呢?”孩子们马上七嘴八舌的开始说了,有的说:“积木”、有的说:“万能工匠玩具”、有的说:“盒子”······,就是没有想到“瓶盖”,于是我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瓶盖垒高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看来以后马上说:“我们教室里也有瓶盖的啊!”就这样孩子们对于垒高也有了自己新的想法,他们开始有了横向垒高的活动,而且这期间也有孩子有了创新的玩法,他们也能按照规律进行横向垒高。

4. 瓶盖拼贴图形。

幼儿可以根据模板进行拼图,幼儿也可以自由想象进行拼图,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方位识别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瓶盖的拼搭游戏中,我们为了让幼儿有一定的拼搭经验,刚开始时我们投入了一些瓶盖拼搭的照片,让幼儿进行观察探索,再次基础上让幼儿能够自由创作发挥拼搭,这样即满足了能力弱的幼儿,他们可以根据拼搭照片进行模仿拼搭,又满足了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拼搭。

通过对“小瓶盖”一物多玩的持续探索,我们将原本简单的操作材料转化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媒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依据发展理论提供适时、适度的支架,助力幼儿在愉悦体验中实现认知进阶和社会性成长。

益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融知识、能力、态度发展于一体,不仅促进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的发展,更在其心中埋下创造、合作、不怕困难的种子。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在无声处发生,成长在游戏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