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
郭明
葫芦岛市连山实验中学 125000
摘要: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理论基础、现状及有效策略。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发现当前初中地理实践教学存在重视不足、资源匮乏和评价单一等问题。研究提出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地理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地理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实践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科素养,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系统分析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地理实践力的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包括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构建的,而地理实践正是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的重要途径。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做中学"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培养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从教育目标来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地理实践力作为跨学科能力,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
通过对多所初中地理教学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多数学校将地理视为"副科",实践环节常被理论教学挤占。调查显示,仅23%的教师会定期组织地理实践活动。
其次,实践资源严重匮乏。许多学校缺乏必要的地理园、实验室等设施,校外实践基地更是稀缺。78%的教师表示实践教学受限于场地和设备不足。再次,实践评价体系单一。现有的评价多以书面报告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多元评估。
此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组织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方面也存在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培养,亟需系统性的改革措施。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状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课程设计方面,应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建议开发校本实践课程,结合当地地理特色设计实践活动。例如,城市学校可开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查,农村学校可组织"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研究。
教学方法上,倡导项目式学习和情境教学。通过设计真实的地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开展"校园水资源利用调查"、"社区交通规划建议"等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践平台,弥补实体资源的不足。
评价体系改革是关键环节。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可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的实践过程、成果和反思。引入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
资源建设方面,建议学校加大投入,建设基本的地理实践场所。同时,开发社会资源,与博物馆、气象站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实践空间。教师专业发展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实践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效果评估
以某初中实施的"家乡河流生态环境调查"项目为例,该项目历时两个月,涵盖水质检测、沿岸植被调查、居民访谈等多个环节。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
通过前后测对比发现,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85%的学生表示增强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7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教师反馈也显示,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另一典型案例是某校开发的"数字地图绘制"课程,学生利用GIS技术制作社区数字地图。该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技能,还提升了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体现了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
评估表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成功的实践案例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明确的核心素养目标、真实的实践情境、系统的过程指导和多元的评价反馈。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理论基础、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表明,地理实践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需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背景下实践力培养的差异化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深度融合的路径。同时,如何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实践力培养代表了地理教育改革的方向,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康运. 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改革研究[J]. 地理教育, 2020(5):12-15.
[2]郭道岚, 金科怡.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3):45-48.
[3]潘瑾芸.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2):78-82.
[4]龙思珺, 苏科梓. 地理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7):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