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张建平
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摘要:基于情感教学理念,利用高中美术教学的机会,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鉴于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从情感教育情境的角度,依次展开课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落实好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进而给予学生良好的课程教学指导。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有序组织与发展,传统应试教学理念已然无法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转型势在必行。但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年的应试教育环境的熏陶,导致许多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固定成型,传统守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了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结合高中美术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也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审美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产生最大化的情感效应。下面文章从情感调动、情感氛围、情感指导等方面,分别展开课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以提出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指导。
一、基于情感教育视角激发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对高中美术课程知识的学习与领会,美术教师应懂得适时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与认知,灵活变换美术课程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教学方式带来的学习效果,从而防止学生产生固定的认知观念,进而促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自由性以及趣味性,最终有效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适当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悟力,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以促使学生能够有效还原作品的本来面貌,使之可以主动去解析美术创作者的心境。
基于以上的课程教学思路,教师可从情感教育引导视角,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使之产生良好的内生学习动力,从而逐渐对美术创作产生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1]。举例说明,在高中美术写生教学环节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生活中的事物,体验生活四周的环境与自然的美,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写生的兴趣与欲望,进而使其将观察到的生活环境之美反映到自己的画作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探讨时间,使之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自主学习、自由创作。
二、基于情感教育视角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对于高中美术教学而言,和谐、互动以及轻松的教学范围更为重要,这是确保学生产生创新学习思维的保障。鉴于此,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正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关系,且主动与学生展开情感互动和交流,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有问题会主动询问教师,这样也便于教师讲授高中美术课程知识。即当学生遇到美术学习问题之时,教师不是指令式教育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始终站在学生的思维认知视角去处理问题,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教学素养,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环节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主动倾听来自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想法,以不断调整美术课程教学的节奏。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合理支配好课堂的教学时间,突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以有效把握好美术教学的节奏,并时刻留意学生的疑难问题,从而准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问题,进而及时做到关怀学生、把握好美术教学的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之主动投入进美术教育课堂,并且真正认知到美术学习的意义,大胆去创新自己的美术学习思维,从而在师生互动之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美术教学引导。
三、基于情感教育视角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升他们美术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美术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且教师应主动释放出学生内心之中的束缚,让学生通过内心去自由地感受事物的奇妙,从而让学生从美术课堂之中汲取到有用的知识与探究经验。鉴于此,高中美术讲授相关的课程知识点之时,应该主动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角度去分析美术作品、创作美术作品,使得美术作品富有情感,这样才能打动他人、赋予美术作品活力。以高中美术几何绘画内容为例,在教学有关内容之时,教师应懂得引导学生从情感元素角度,提升创作的灵动性,让画作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举例说明,在几何绘画的局部细节处理中,教师应注意局部细节处与自然物体的联系,使得学生对画作与实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更加明确。
随后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即利用有趣的以及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出各类直观的美术作品,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与认知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细节内容,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或者竞赛活动,以仿照美术作品、户外写生展览、漫画竞赛等形式,用外在的表现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枕,使之在多元化的美术创作形式之中产生更多的艺术审美思维[2]。
除此之外,在美术审美教学中,教师也可从生活视角引导学生去观察一些生活美术作品,且从情感分析角度,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分析这些美术作品之中蕴含了哪些有趣的生活创作思维,使得学生更能理解与认知美术作品之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且从认知环节之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通过相关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之中逐渐产生兴趣、逐渐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元素,增强美术课堂的情感教育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情感学习之中产生浓厚的美术创作兴趣。但是,受到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依然需要吸取传统应试教学的不足,并且从创新教学的研究视角,提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良好的教育情境,以促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情境之中理解与认知知识,由此引导学生深入进高中美术教学情境,使之深入理解与认知美术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魏艳.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分析[J].丝路视野, 2024, 11(10):98-98.
[2]刘诗苑.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路径探索[J].花溪, 2024,9(12):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