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概论交通运输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应发挥的六个重要作用

作者

吴涛

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2

一、加快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强化中心辐射功能

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基础。应着力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和广泛的基础网,推动陆路、港口、航道、航空等基础设施立体互联、无缝衔接。吉林省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规划投资超过 2000 亿元,全面推进“四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4300 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过 5100公里,初步形成以长春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覆盖省内主要地市。预计到 2025 年,将基本实现“123 出行交通圈”(省际 1 日达、区域 2小时通勤、城市群 3 小时覆盖)和“123 快货物流圈”,显著增强长春作为核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2022 年,长春市 GDP 达到 7100 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 50% ,中心辐射效应日益凸显。

二、推进网络贯通与多点支撑,增强区域联通效能

交通运输的发展本质上是由点及线、由线成网的系统过程。应重点破解节点梗阻、增强网络覆盖,充分发挥关键枢纽和线路的支撑作用。吉林省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三年来共打通重要瓶颈路段 18 条,新增高速公路连接线超过 400 公里。同时,加快建设旅游路、资源路和产业路,如长白山环线旅游公路年输送游客超 300 万人次,通化医药高新区产业路直接服务产值超百亿元的医药产业集群。全省正加快构建功能互补的一体化枢纽体系,龙嘉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建成后年旅客吞吐能力将提升至 2500 万人次;长白山高铁站实现“零距离换乘”,2022年冬季冰雪旅游季期间,高铁运送游客量同比增长 45% ,为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三、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引领产业结构优化

交通运输不仅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吉林省积极推动“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在一汽集团所在的长春市已开放智能网联示范道路 126 公里,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 80 亿元。全省物流业借助交通升级持续增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由 2018 年的 17.5% 下降至 2022 年的15.1%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交通转型同样显著,新能源城市公交车保有量已达 2100 辆,占全省公交车辆的 38% 。这些变化显著促进了现代物流、旅游服务、能源粮食等相关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在引导新兴产业和整合运输服务中的核心作用。

四、完善治理体系与政策环境,发挥规范优化功能

科学的交通治理体系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吉林省近年来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27 项,对 18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这些措施显著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吉林省创新建立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22 年通过该机制排查运输企业安全风险隐患 3400 余项,整改完成率达 98.5% 。同时,全省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覆盖率达到 100% ,交通事故发生率连续三年累计下降超过 20% 。这些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相结合,不仅提升了监管效能,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规范、透明的发展环境。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法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新业态监管、跨区域协调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加强资源整合与智慧融合,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面对新发展格局,吉林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优势,积极推进交通资源整合与智慧融合。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强化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统筹推进交通设施与通信、邮政、水利等设施的协同建设。吉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22 年中欧班列(长满欧)年开行量突破 100 列,货运量同比增长 30% ,成为连接东北亚与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在科技创新方面,全省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已完成超过 600 公里高速公路的智能化改造,重点路段监控覆盖率和交通事故自动检测率均达到 95% 以上。长春市试点推广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使主干道平均车速提升 18% ,拥堵时间减少 25% 。此外,全省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已突破 5 万辆,建成充电桩 1.2 万个,无人驾驶技术在物流配送场景已完成试点运行,累计测试里程超 10 万公里。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坚持以人为本和质量导向,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交通运输发展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求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交通 + 旅游”融合发展,在主要旅游公路沿线建成观景平台和服务区 85 处,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 1200 余块。2022 年,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全省旅游人数同比增长 22% ,旅游总收入突破 3000 亿元。在城乡交通服务方面,吉林省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县市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达到 95% ,农村物流配送网点实现全覆盖,“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成本降低约 25% 。同时,全省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人文建设,在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增设文化展示区、地方特产展销区等人性化服务设施,将交通场所打造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些举措,吉林省正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的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和获得感。

综上,交通运输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多重关键作用。吉林省的相关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系统谋划、创新驱动、质量优先,才能充分发挥交通的战略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 十四五”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吉林省交通强省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