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天气日记:科学观察与语文表达的双翼

作者

潘云凡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深入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传统分科教学虽有利于知识系统性建构,但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方面仍存在局限,尤其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适切有效的跨学科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天气”作为一个天然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融科学观察、数据记录、语言表达、生活关联与艺术感知于一体,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优质载体。而“天气日记”作为连接科学探究与语言实践的重要桥梁,既体现了科学方法中的系统观察与客观记录,又融入了语文课程中的准确表达与生动描写,是实现跨学科融合的理想切入点。

本文基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一课的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如何借助“天气日记”这一形式,有效整合科学方法与语文表达,构建具有操作性的跨学科教学实施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一、构建跨学科学习目标,明确“双翼”飞行方向

跨学科教学并非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凑,而是基于共同学习任务的多维度能力整合。因此,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是确立清晰、可操作、可评价的跨学科学习目标,为科学探究与语言表达“双翼”同步发展指明方向。在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应兼顾科学性与语用性,既要体现科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技能,如天气现象的识别、观测工具的使用和数据的记录,也要融入语文学科的能力要求,如多感官观察、形象化表达与规范性书写。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在认知维度实现从事实记忆到理解应用,再到分析创造的多层次融合。

以《我们关心天气》一课为例,跨学科学习目标可设计为:

科学维度方面,学生能够识别晴、多云、阴、雨、雪等常见天气现象;初步学会运用温度计、风向袋等工具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衣着、出行和生活安排的影响。

语文维度方面,学生能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有序观察;能够恰当运用积累的词汇与修辞,如“倾盆大雨”“微风拂面”等进行形象描述;掌握日记书写的基本格式,完成连续、有条理的天气日志。

该目标体系既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与方法的训练,也关注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表达品质的提升,真正体现“双翼”并行、融合育人的教学导向。

二、设计结构化观察工具,搭建“表达”的脚手架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自主完成系统观察并准确表达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需提供结构化的记录工具,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限制,实现从模糊感知到精准表达的跨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份名为“我的天气发现日记”的记录模板,该模板融合科学观察项目与语言表达指导,具体包括:

“日期与时间”栏目培养学生严谨的记录习惯;“我是小小气象员”为核心观察区,下设“看一看”、“测一测”、“听一听 / 摸一摸”等子栏目,每部分均提供可选词汇和自由补充空间。例如,“看一看”栏目中提供“碧空如洗、云层密布”等选项,并鼓励学生补充如“云朵像棉花一样”的个性化句子。

此外,设置“我的天气心情”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天气状况表达自身感受,例如:“今天阳光明媚,我感到心情特别愉快,体育课上我们玩了游戏。”通过这类设计,学生不仅完成了科学数据的搜集,更实现了从客观描述到主观表达的升华,语言表达因真实体验而更具感染力。

三、创设真实语境任务,驱动“双翼”协同演练

若天气日记仅停留于日常记录,容易陷入机械重复。为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创设具有真实意义的语言任务,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科学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开展“班级天气播报员”活动,要求学生依据一周天气日记撰写播报稿,并进行口语表达。如:“同学们请注意,明天多云转小雨,气温下降至15 度,请大家添衣带伞。”该任务不仅锻炼学生信息筛选与转述能力,还强调语言的对象感和交际功能。

还可设计“给校园园丁的温馨提示”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天气趋势撰写书面建议,如:“尊敬的园丁叔叔,接下来几天可能持续高温,建议增加浇水次数。”通过此类任务,科学观察成为表达的内容依据,语言表达则成为服务他人的沟通工具,两者在真实语境中实现有机融合与双向提升。

四、实施多元交互评价,审视“双翼”生长轨迹

教学评价是推动学生学习与反思的重要动力。跨学科教学需建立兼顾科学性与表达性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全面反馈学生“双翼”发展情况。教师应构建融合科学探究与语言表达的双维评价标准,并引入教师、同伴、自我等多主体参与,增强评价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例如,教师可设计“天气日记之星”评价量规,其中科学维度关注观察的全面性、数据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连续性;语文维度则侧重日记格式、词汇丰富性、语句通顺度和表达生动性。在课堂中组织“日记分享会”,引导学生依据量规开展小组互评。学生可这样评价同伴:“你对雨的描述‘雨点像在跳舞’特别生动,但如果能加上风力大小就更完整了。”此类评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也促进了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其明确改进方向,实现“以评促学”。

综上所述,“我们关心天气”虽为科学课程的一课,却深刻体现出跨学科学习的教育价值。本文提出的四大策略——以目标引领融合方向、以工具搭建表达支架、以任务驱动综合应用、以评价促进反思调整,共同构成了“天气日记”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实践证明,天气日记不仅是记录气象变化的载体,更是锤炼语言表达、培养综合素养的实践平台。同时,这些策略体系亦具备可迁移性,可为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有效范本。

参考文献

[1] 沈柳芳 . 跨学科视角下科学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J]. 小学科学 ,2024(20):133- 135.

[2] 张同 .“ 语文 + 科学” :跨学科学习赋能科学教育加法 [J]. 辽宁教育 ,2025(14):60-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