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视域下中职跨境电商实训模式探索
李新梅
大理白族自治州财贸学校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使命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技能培养范畴,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 2030 行动框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需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劳动者”,其核心在于通过专业技能的传授实现文化价值的传递。跨境电商作为数字时代国际贸易的新形态,天然具备“商业行为”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属性。据统计,2024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38 万亿元,其中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占比超过 30% ,但文化冲突导致的贸易摩擦占比亦达 17.6% ,文化沟通能力在跨境交易中的关键作用可见一斑。
云南省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其跨境电商发展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中国(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双重使命:一方面需培养熟悉南亚东南亚市场规则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需通过文化输出增强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话语权。
二、中职跨境电商教育实训困境与破局思路
(一)课程体系滞后:文化维度缺失与技能断层
由于专业建设不完备、实训条件不完善等原因,当前中职跨境电商实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调研显示, 76% 的院校未将跨文化交际纳入核心课程, 83% 的教师缺乏南亚东南亚市场等跨境实践经验。以云南省某中职院校为例,其跨境电商实训内容仍以“店铺注册—选品上架—物流配送”的标准化流程为主,对目标市场的宗教禁忌、消费习惯、审美偏好等文化要素涉及不足。这种“去文化”的培训模式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二)实践平台局限:虚拟仿真与真实场景的割裂
实训场景的单一化是制约人才培养的另一瓶颈。多数院校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提供的模拟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无法复现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例如,缅甸的移动支付渗透率不足 30% ,现金交易仍占主导地位,而模拟系统通常默认电子支付场景;越南海关对跨境电商商品的清关要求与国内存在显著差异,但实训中缺乏报关单证填写的实操训练。这种“理想化”的实训环境导致学生进入真实市场后出现“技能水土不服”。
(三)文化认知偏差:中华文化传播的主动性与精准性不足
在文化输出层面,现有实训模式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部分院校尝试通过在商品详情页添加中文书法、传统图案等元素进行文化传播,但由于缺乏对目标市场文化语境的理解,反而引发误解。例如,某院校学生将“龙”图案应用于面向印度的商品包装,却未意识到龙在印度教中象征邪恶;另一案例中,学生将“福”字倒贴以寓意“福到”,但越南市场认为此举会招致厄运。这些文化误读不仅损害商业利益,更可能引发外交风险。
三、文明互鉴视域下中职跨境电商实训模式探索
(一)构建“三维一体”实训体系:文化科普、生活场景与商业实务的融合
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传统文化科普—中国生活场景—跨境电商实务”的递进式实训框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构建文化传播矩阵,进而转化为商业价值,形成“文化认同—情感共鸣—消费行为”的转化链条。
1. 文化科普模块:以南亚东南亚受众为导向的内容创作
实训初期,学生系统学习中华文化的核心符号体系(如节气、书法、中医等)及其现代演绎形式,并结合目标市场文化特征进行本土化改编。例如,针对泰国市场,可将“二十四节气”与泰国农耕文化结合,制作泰语版的《节气与水稻种植》动画;面向印尼市场,可开发伊斯兰风格的水墨画教程。
2. 生活场景模块:基于社交媒体的沉浸式传播实践
实训中期,学生在TikTok、Facebook 等平台运营个人账号,通过“文化科普 + 生活记录”的内容策略吸引南亚东南亚用户。例如,拍摄“中国茶道与缅甸拉茶的对话”短视频,展示两种饮茶文化的异同;制作“昆明斗南花市与泰国丹嫩沙多水上市场的鲜花经济”对比图集等。
3. 商业实务模块:文化元素赋能的跨境电商全流程操作
实训后期,学生需将文化传播成果转化为商业订单。例如,根据社交媒体粉丝反馈设计“南亚东南亚限定款”产品,如为印度市场开发融入曼陀罗图案的丝绸围巾,为马来西亚市场设计带有槟城壁画元素的手机壳。在物流环节,可借鉴大理综试区“跨境电子商务智能物流体系”建设经验,实现“文化产品—跨境运输—海外仓配送”的全链条优化。
(二)技术驱动:AI 与大数据赋能的精准传播与实训评估
人工智能技术可显著提升实训效率与效果,在内容创作阶段,学生可使用 deepseek、kimi、即梦等工具快速生成多语言文化科普素材;通过文心一言进行目标市场文化禁忌筛查,避免潜在风险。在传播优化阶段,可利用豆包等平台进行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实时调整内容策略。例如,若发现印尼用户对“中医养生”话题的互动率较高,可增加相关内容产出。
构建“文化传播力 + 商业转化率”的双维度指标实训评估体系。文化传播力指标包括内容播放量、点赞数、分享率等;商业转化率指标包括独立站访问量、加购率、复购率等。
(三)产教融合:政府、企业与院校的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大理州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产业基础,大理正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整合大理州内职业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构建多元化协同育人模式。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及新业态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企业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构建多元化协同育人模式。政府、企业和院校共同投入资源,建设集教学、实践、研发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及新业态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政府、企业和院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在文明互鉴视域下,中职跨境电商实训已超越传统职业教育的边界,成为连接商业利益与文化价值的桥梁。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通过构建“文化—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实训模式,中职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国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 ( 大理 )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 [Z ]. 2023.
[2] 刘莹 , 周霞霞 , 董旭 .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3):31- 34.
[3] 陈雪花 . 赋能地标产品出海的“ 外语 + 微专业”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0):37- 40.
[4] 张可馨 , 李林涛 , 李治国 , 等 .“ 一带一路” 背景下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以速卖通仿真实训平台为例 [J]. 商业2.0,2025,(05):145- 147.
李新梅(1991)、女、白族、云南云龙、硕士研究生、讲师、职业教育 大理白族自治州财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