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参与”到“主动热爱”,高原初中篮球教学中情境化兴趣激发策略实践
杜德超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马尼干戈初级中学627250
引言
高原地区的初中篮球教学,低氧的环境给学生身体带来生理上的限制以及学生的不喜爱,这造成了“被动参与”的窘境。大部分学生由于害怕在运动中缺氧、体力不支,在篮球课上往往表现得很敷衍:运球的时候故意减速、躲避对抗练习,甚至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参加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不利于篮球技能的学习,也不符合体育教学中“强健体魄、培养兴趣”的目标。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符合高原特点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克服恐惧、激发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主动热爱”。
一、生活化情境:贴近高原日常,降低参与门槛
高原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围绕着牧场劳作、节日活动展开的,把篮球教学同这些熟悉场景相结合,可以很快让学生有代入感,减少对于运动的陌生感和畏惧感。“牧场运球接力赛”设计:“草场”,“水源地”,“牛圈”,这三个区域是操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草场”区域学生手持篮球完成 5 次低强度拍球(防止缺氧),运球到“水源地”与队友完成传球接力,在“牛圈”区域(距离篮筐三米远的地方)投球入框,投入即为“赶回牛羊”。情境里运球速度,投篮距离均按照高原低氧环境调整,防止学生因高强度运动感到不适,而且“赶牛羊”的生活化设定使学生感觉到篮球运动同日常生活相关联,主动参与的欲望就更强一些。某高原初中实行此策略之后,课堂上踊跃举手做接力的学生所占比例由从前的 32% 增至 78% ,学生称“像玩游戏一样平常,一点都不累”。
二、游戏化的情境:迎合低氧的环境,解决“怕累”的焦虑。
根据高原学生“怕累、怕缺氧”这一个核心顾虑,游戏化的场景通过“低强度、间歇式、闯关式”设置,让学生在有趣的挑战里慢慢接受运动的强度,去掉对篮球的排斥心理。可进行“低氧适应篮球闯关活动”:一共三关,第一关“呼吸运球”,学生在 40 秒内以较慢的运球方式绕过六个标志物,并且保持“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教师引导呼吸,让同学们适应运动时的氧气吸入程度;第二关“伙伴传球”,两人一组在1 分钟时间内互相传给对方12 个近距离球(两球之间距离2 米)每传 3 个可以适当休息 10 秒,使自身得到适当的放松;第三关“轻量级投篮”,在球网下方用一些“得分圈”, 学生站于 2.5 米处投篮,连续投中4 个就可以获得通关资格,而通关的小组将会获得“篮球小能手”这个小小的贴纸奖励 ~。这样的状况就把篮球技巧分割成比较容易的事情,用“闯关 + 嘉奖”办法刺激学生争强心理,而且分段运动契合高远缺氧环境。参与闯关活动的学生当中,有 91% 的同学表示以后不会再觉得“喘不过气”,课后主动留操练习投篮的学生比之前多了五倍之多。
三、文化融合情境:高原特色里唤回热恋。
高原地区的民族文化,比如藏族的锅庄舞啊,蒙古族的那达慕啊这些,都是实施情境化教学很好的素材,把这些民族文化跟篮球运动融合起来,就能够让学生一边了解和发扬民族文化,一边又会对篮球产生感情上的认同。以藏族聚居区初中为例,“锅庄篮球律动”情境课堂开始播放锅庄舞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学生跳简单的锅庄舞踏步(踏步、转身、摆手),然后加上篮球元素,把“踏步”和“拍球”结合起来(每踏一步拍一次球),转身时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完成一次传球,之后是“锅庄篮球赛”,两队同学在音乐背景下轻度对抗,进球后全队要跳一个简单的锅庄舞庆祝一下。这种情景下熟悉的民族音乐舞蹈消除学生篮球对抗时的紧张感,“进球庆功”的仪式感学生感受到篮球的快乐。某学校采用该策略之后,学生对于篮球课的喜爱程度从“一般”(3 分/ 满分5 分)上升为“非常喜爱”(4.6 分),有些同学更是自发形成出“锅庄篮球小队”,并用篮球在下课的时间里进行练习。
四、情境化策略实施的关键原则
在高原初中篮球教学中使用情境化策略时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是“低氧适配”,即所有的情境设定都要把控好运动强度和时长,比如将单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穿插 2-3 分钟的休息时间,准备好氧气瓶,葡萄糖水等应急物品,时刻观察学生面部,呼吸状况等等;第二是“个性差异”,对不同的体能水平设置不同的分层任务,给体能较差的学生做“运球辅助”的角色,给体能较好的学生做“投篮主力”这样的任务,防止因为任务难易程度不合适,导致学生重新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且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肯定,用“你刚传球的时候很稳,比上次进步了不少”“你的动作跟锅庄舞结合起来好棒”这样的表扬来加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形成主动参与的想法。
结语
所以,在高原初中篮球教学中使用情境化兴趣激发策略,是解决学生“被动参与”问题、达成“主动热爱”目的的有效方式。生活化情境连接学生平时的生活,游戏化情境适应低氧环境,文化融合情境根植高原特色,降低了学生参与的门槛,消解了学生对于运动的焦虑情绪,也唤起了学生对于篮球的热爱与共鸣。而且遵循“低氧适配”和“个性差异”的关键原则,保证情境化的策略是科学有效可行的。以后我们要继续发展和完善这一策略,在高原地区初中体育教学中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宋龙峰 . 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 .《文渊(中学版)》,2023(3):430-432.
[2] 陈彬 . 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 [J]. 家长 ,2023(2):28-30.
[3] 景蕊 .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J].体育世界 ,2023(6):151-153.
[4] 蒋俊标. 初中篮球“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拳击与格斗 ,2023(7):123-125.
[5] 苏伟 . 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质量的探究与实践—— 以桂林市第十二中学为例 [J]. 求知导刊 ,2024(32):137-139.
[6] 任洁 .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九年级双杠大单元教学计划为例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18):06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