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

朱翠娜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362200

引言

德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育模块,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能够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陶冶道德情操,也能够促使其形成优秀的品格,从而支撑其实现深入学习与发展。作为班主任,在小学阶段所需要承担和履行的德育职责十分艰巨,需要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其在德育方面的实际诉求,积极合理地对具体的德育活动和实践方式进行规划与创新。

1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1.1 教育理念待更新

尽管教育部多次强调德育创新理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小学班主任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缺乏创新精神。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侧重形式上的规范,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实效性,导致教育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这种模式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部分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法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进一步制约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1.2 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

目前部分班主任缺乏德育意识或观念滞后等原因,导致其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与不足,部分小学的德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部分学生对德育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识。新时期,我国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德育观念不强、方法单一的现象,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意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对自己职责认识不清晰不到位,班主任只是负责教学任务与组织生活秩序等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思想品格修养方面的培养。

1.3 家校合作不充分

尽管学校通常会组织家长会或通过通讯工具与家长保持联系,但实际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因工作繁忙而难以及时回应家长的关切。部分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与配合。许多家长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德育教育活动中。例如,家长会上的出席率不高,或者在家庭访问时,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反馈不够详细和具体。这种情况使得德育教育在家庭层面的延伸和巩固受到限制,很难形成教育合力。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各异,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常常会难以与家长达成一致。这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接收到的信息和教育方式不一致,可能引发学生的困惑和矛盾,影响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当前,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合作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2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策略

2.1 创新德育内容

教师要引入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班级微信群、QQ 群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管理效率。家长在德育工作中也要参与管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因此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素养以及理论修养水平来丰富自身阅历与修养。同时也可以借鉴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指导,过各种方式宣传德育工作的教育理念及精神内涵,增强社会认同感以及责任心。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引入劳动技术课堂,夯实劳动技术理论,有目的的进行劳动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搜集劳动模范的事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讲英雄的无私。召开以“劳动最幸福”为主题的班会,宣传劳动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进行分层教学与辅导工作相结合;也可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实施有差别化教育方式方法。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小学班主任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小学生实施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和心理健康测试。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指标;同时通过开展班会课或其他形式与学校结合起来,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来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养成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最终使我国小学班主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2 丰富班会内涵,培育德行人才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塑造自我意识。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情感丰富、反应敏捷,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班会作为德育的重要平台,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果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将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便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班主任应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班级微信群、电子邮件和学校管理系统,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与问题。班主任应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如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和德育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班主任应注重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和个别沟通,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德育教育方案。班主任还应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目标,保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方向和方法上的一致性,避免教育上的冲突和混乱。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要求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德育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创新德育内容、丰富班会内涵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新时代人才。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肩负起这份重任,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亚东 . 通过德育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相关思考 [J].家长 ,2020(23):32,34.

[2] 刘红 .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 [J]. 家长 ,2020(0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