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作者

宋戌霞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442000

摘要:随着新工科背景的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逐步进行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变革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需求与发展趋势,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其次,评估了当前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教学资源不足、实践平台建设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实践教学的策略,包括加强校企合作、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推动跨学科的项目实践等。

关键词: 新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推动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肩负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创新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

一、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众多高等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实验室设备与硬件配置方面,普遍面临相当规模的短缺状况,在计算机技术迅猛进步的当下,众多学校的实验平台与硬件配置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现有设施明显不足以支撑教学要求,在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实验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未能提供富含实用创新性的平台,致使学生缺少丰富的实践机遇,进而影响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对尖端技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型实践教学课程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中,教学模式普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传授与基础实验,而鲜少融入创新导向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在众多教学活动中,基础编程训练与技术操作的学习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工程项目中,单一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们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实质性增强,且难以应对行业需求的更迭。

(三)校企合作不深入,缺乏有效的产学研结合

尽管若干高等院校已涉足与企业间的协作实践,然而,大量校企合作的形式仍旧流于形式,合作内容与深度普遍欠缺,往往缺乏长久的产学研融合深度,众多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与项目,往往局限于常规性工作,未能将学生的学术学习与行业尖端技术及实际项目进行有效融合,教师与企业间联动稀少,行业与教育界之间的裂痕遂未得到有效弥合。

(四)教师队伍建设进程缓慢,普遍缺少拥有实际工程背景的教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内,通常师资力量以理论见长,却普遍缺少实战经验与工程实践背景的支撑,尽管众多教师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却因缺少在企业及项目层面的实操经验,难以向学子们提供贴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实战辅导,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而受到影响,其影响程度不容忽视。

二、优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

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非校企合作莫属,高校凭借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创新力,与企业庞大的实践项目与行业底蕴相得益彰,企业参与教育合作,使得学校能够为学生开拓实践之门,而学校则得以培育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具体措施包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学校与企业联手打造实习课程,让学生置身于实战项目之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定期举行企业导师讲座与座谈会,以行业专家与企业导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前沿技术与行业资讯,拓宽学生视野,洞察行业趋势发展,通过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学校得以塑造一个完备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企业紧密互动,丰富其实践经验。

(二)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提升教学资源

计算机专业领域,虚拟仿真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成功填补了传统实验室硬件资源匮乏的空白,显著降低了实验平台的高昂成本,实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使学生得以在仿真的实验情境中开展多样化实验活动,进而有效削减实验成本并显著增强实践教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具体措施包括:云计算技术助力构建云端虚拟实验室,使得计算机专业实验内容得以实现云端迁移,学生得以随时随地开展虚拟实验操作,针对各学科模块,精心策划了丰富多样的实验案例,旨在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感受。

(三)推动跨学科项目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在新时代工程教育领域,核心理念之一聚焦于培育具备复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社会需求日益增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生亟须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在众多教育途径中,跨学科项目实践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实施具体方案中,推崇跨领域专业协作,依托跨学科项目实施,学生们得以与不同专业的同伴携手,协同攻克繁复难题,进而磨砺团队协作技巧与综合能力,举办创新创业赛事旨在激发学子将所学融入实践,进而增强创新思维与操作技能。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改革之成功,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可或缺,在实践教学方面,构建一支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实施一系列举措,着重于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定期安排教师赴企业参与实践与交流,从而增强其项目实施经验,企业领域的专家与技术工程师受邀兼职授课,此举旨在拓宽课程内容,并显著提高教学品质。在实施综合策略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搭建更优质的平台。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既是提升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任务。

参考文献

[1]郭川军,蒋巍,李康乐.“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5):98-100.DOI:10.13298/j.cnki.ftat.2019.05.019.

[2]段雪莹,郑慧.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11):65-70.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4.11.012.

[3]李平,李晓波,张雨东.新工科背景下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究——以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2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