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策略

作者

唐丽

四川省旺苍县高阳镇中心小学校 628200

引言

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肩负着改善农村教育品质,推进教育平衡的责任。而语文作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语言素养及能力的塑造。不过,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小语教学资源存在“碎片化,低效化,脱节化”情况,不能符合学生寄宿期间的学习需要与成长规律。所以,探寻教学资源整合与改良途径,成为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现状审视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时长达半年,生活与学习共融场景),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资源需求不同于普通农村学校,然而其资源供给明显短缺。从硬件资源看,大多数学校语文专用教室如阅读室、书法室配备不足,多媒体设备大多比较老旧,难以满足沉浸式教学需要,且语文课外读物品种单一,大多为应试性教辅书,儿童文学及乡土文化读物匮乏,且图书流通率较低,有些书籍年代久远无再阅读意义。从软件资源看,教师资源不均衡现象突出,一些学校存在“一拖多”情况,无暇培训,优质的教案、案例等语文资源难于共享,而线上教学资源虽然可以找到,但是由于农村网络不稳以及教师无法掌握使用情况,导致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从隐性资源来看,农村本土的童谣、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学生寄宿期间的集体生活、劳动实践等场景资源也没有与语文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生活与语文”脱节。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策略

(一)硬件资源:从分散闲置到统筹共享的转变

针对硬件资源短缺又闲置并存的情况,要形成“县域统筹 + 校内盘活”的整合模式。一方面推动县域教育部门创建农村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把各校的图书、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登记造册,实施“跨校调配”。像县域内统一采购优质儿童文学书籍,按学生人数分配到各校,创建“流动图书角”,每月在不同学校轮换,增进图书流通率,对老化的多媒体设备,由县域统一维修或者更新,保证每所学校最少有2-3 间语文专用多媒体教室。另一方面,在校内盘活存量资源,将闲置的教室改造成“语文实践空间”,设置阅读区、写作区、书法区,配置书架、桌椅、书法工具等,让学生在寄宿期间的空闲时间自由使用;利用校园广播室,开设“语文之声”栏目,由学生轮流主持,播报课文朗诵、乡土故事等内容,做到硬件资源多用途利用。

(二)软件资源:从单一零散迈向提质整合

软件资源的优化要重视“教师能力提升”“资源体系构建”。其一,教师资源整合与培训。建立县域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共同体,每周开展 1 次线上集体备课,组织骨干教师分享优质教案、教学方法,解决教学共性问题;每学期开展2-3 次线下培训,邀请县域教研员或城市优秀教师,围绕“资源整合技巧”“线上资源运用”“乡土文化教学”等主题进行指导,提升教师资源开发与运用能力。其二,建立“基础 + 特色”资源体系。基础资源方面,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等平台选取优质资源,按照年级、单元分类,形成“教学资源包”,包括课件、微课、习题等,教师直接使用;特色资源方面,教师收集整理本地的童谣、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编撰《乡土语文读本》,作为语文课程的补充读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本土文化。

(三)隐性资源:从闲置浪费到深度开发的转变

隐性资源的开发要围绕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场景”“本土文化”展开,做到“语文与生活相融合”。一是挖掘寄宿生活场景资源。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集体生活,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晚自习后开展“故事接龙”活动,让学生结合当天的学习或生活经历,轮流讲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周末开展“班级日志”写作活动,让学生轮流写班级趣事、劳动经历(如校园种菜、食堂帮厨),在周一的语文课上交流分享,把生活体验变成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开发本土文化资源,邀请当地老艺人、文化传承人进校园,给学生讲故事、教唱乡土童谣;开展“家乡文化调研”活动,让学生采访长辈、观察家乡传统建筑、习俗,撰写调研报告或散文,编成“家乡文化作品集”,在校园文化墙上展示,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感。

(四)家校社协同:从单点发力转向多元联动

一方面,强化家庭参与,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向家长介绍“家庭共读”计划,引导家长每周确定一天作为“亲子阅读日”,家长和孩子共读乡土故事、儿童文学书籍,并把阅读场景录像发在班级群里;倡导家长加入“语文实践作业”的评价行列,例如针对孩子的“家庭生活趣事”日记发表评论,提升家庭对语文学习的支持度。另一方面,整合社区资源,联合社区文化站,农家书屋,创建“社区语文实践基地”,定时带学生前往农家书屋举行“乡土文化阅读周”活动,查阅本地的历史,风俗类书籍;约请社区老党员,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语文辅导员”,给学生讲述革命故事,传授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里的语文成分(譬如对联,歌谣),把社区文化资源变成语文课程资源。

结语

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是一项长期且庞大的工程。依靠硬件资源共享 , 软件资源提质整合 , 隐性资源深挖整合 , 家校社多元融合 , 不仅能填补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不足的空白, 更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文菊香.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及成因初探[J].学周刊,2018(8):164 - 165

[2]张杰.农村寄宿制中学班级管理初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0):185

[3]钟成宝.农村寄宿制中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8):11 - 12

[4]马玉贵.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学校适应性分析与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89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