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研究
刘宗泰
庆来学校 云南 弥勒 652399
引言
当下核心素养培育已然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目标,以往那种碎片化的课时教学模式难以契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新课标着重指出,数学教学应当重视知识的整体性以及育人价值,而大单元教学作为整合知识、落实素养的关键途径。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主题确立不够清晰、目标与学情相互脱节等诸多问题。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单元主题
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根本遵循依据,着重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全面梳理“数列”相关内容所蕴含的内在逻辑以及育人价值。课程标准里对于数列的要求包含概念理解、通项公式推导、前 n 项和计算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需要打破传统按照课时划分知识点的模式,把分散的“数列的概念与表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综合应用”等内容进行整合,确定“数列的构建、规律剖析与实际价值挖掘”作为单元主题。这个主题涉及了数列知识的核心脉络,还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列与函数、方程等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素养要求可精准对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明确的方向[1]。
(二)结合学生学情,制定单元目标
借助课前问卷、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分析等途径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晓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状况。多数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函数认知以及简单规律剖析能力,但在对数列本质进行抽象概括、将复杂数列问题进行转化以及开展实际应用建模等方面存在欠缺。鉴于这种情况,制定分层且聚焦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在基础层面,让学生可精准理解数列的概念,熟练掌握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以及前 n 项和公式,以此培养数学运算素养。在中等层面,引导学生自行推导数列公式,深入分析数列性质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联,提升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能力。在高阶层面,鼓励学生运用数列知识去解决如经济增长、人口变化等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素养。
(三)设计大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
以“数列的构建、规律剖析与实际价值挖掘”作为单元主题,设计一个贯穿始终的大任务,即“为社区制定合理的养老基金增值方案”,把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一系列子任务,使其贯穿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初始阶段,依靠展示社区养老基金的现状数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剖析数列的兴趣。在学习“数列的概念与表示”这部分内容时,布置“整理基金近 5 年收支数据,并用恰当方式表示数列”这样的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数列的表示方法,当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时,设计“分析不同理财方式下基金收益规律,判断属于哪种数列”“推导收益数列的通项与前 n 项和公式”等子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去剖析数列的性质[2]。在单元结尾,组织“展示养老基金增值方案,阐述方案中数列知识的运用”的成果交流活动,借助大任务驱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自主完成数列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切实提高核心素养。
(四)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数列教学的不同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讲授“数列概念”这部分内容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借助生活里电梯楼层、公交站点编号等实际例子,以此帮助学生可直观地感知数列,在推导等差、等比数列公式的环节,采用剖析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经过观察特例、猜想规律、严谨证明等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开展“养老基金增值方案”这个大任务时,引入项目式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完成数据收集、分析以及方案设计等工作,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数列项的变化趋势,使得抽象的数列性质更加容易被理解,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布置分层作业,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引入数学史教学,讲述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与应用,提高数列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文化底蕴,全方位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一)教学效果评估指标的确定
围绕核心素养培育这一关键要点,紧密结合“数列”大单元教学的特性,构建一套多维度且可量化的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核心素养维度方面,设置数学抽象能力指标,借助考查学生对数列概念本质的阐释以及对数列与函数关联的剖析来实施评估,逻辑推理指标着重关注学生推导等差、等比数列公式的严谨程度以及处理复杂数列问题的转化思路,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指标,则依据“养老基金增值方案”等实践任务的完成质量,对学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在知识掌握维度,设计基础指标,在学习过程维度,纳入如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协作贡献度、自主剖析时长等过程性指标,形成“素养 + 知识 + 过程”的立体评估体系,以此全面衡量大单元教学效果。
(二)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探讨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依靠结合“数列”教学实践可梳理出其中的核心因素,首先是目标与内容的适配情况,如果单元目标没有精确对接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内容整合时忽略了知识的内在逻辑,会造成教学方向出现偏差,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质量,以大任务驱动的活动要是缺乏梯度,或者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剖析空间,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实现素养培养的目标,是教学支持条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为教学提供帮助,然而过度依赖技术或者资源供给不足都会对教学效果形成制约,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课堂调控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能力也会对教学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
本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数列”大单元教学展开研究,确定了“依标定题、据情设标、任务驱动、多元赋能”这样的实施路径,证实了该模式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优化学习效果方面有效性,并且梳理出目标内容适配度、教学活动设计等关键影响因素。但研究仅聚焦单一单元,后续可拓展至不同数学模块,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路径,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赵爱平 . 基于大单元的高中数学多元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方法研究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 2025, (17): 85-87.
[2] 吴水发 .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J]. 文理导航 ( 中旬 ), 2025, (08): 58-60.
作者简介:刘宗泰(1988 年 7 月 20),男,汉族,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市人,师范大学本科,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