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对策
解莉
潍坊学院图书馆
0 引言
第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 78.6% ,网民规模更是达11.08 亿人,均为历史新高,其中 10 至 39 岁的年轻群体占网民中的大多数,这部分群体代表正是处于各学习阶段的学生。相较于传统形式,现代师生群体更习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抖音、B 站、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新媒体所展现出的内容丰富度、强互动性等,备受他们青睐 [1]。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重视和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开通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提供新型信息服务,以此适应时代潮流和师生信息获取习惯变化。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服务理念转变滞后、缺乏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服务内容和模式较为单一等,制约了信息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置身于新媒体环境,应当清楚认识新媒体在信息服务中的优势作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构建完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新媒体赋能信息服务的有效路径。
1 新媒体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新媒体具备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早已成为了现代师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深刻影响。一是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借书还书、浏览阅读局限,基于新媒体平台提供更加自助式、互动式服务 [2]。用户可以自主登录新媒体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官方号上的信息服务消息,或访问数字图书馆,完成信息快速检索和线上借阅。二是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更多以数字化形式呈现于用户移动终端。比起纸质资源供给,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完善资源贮藏体系,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为新型信息服务开展提供资源支持。三是信息服务个性化。新媒体平台每天产生海量用户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专业、偏好、浏览记录等数据,可以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完成信息精准推介,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主动性的个性化服务。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部分高校图书馆所展现出的信息服务水平并不高,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解决 [3]。一是缺少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部分高校图书馆依旧延续传统信息服务模式,没有及时跟进开通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且数字图书馆建设滞后,难以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新型信息服务。二是信息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尽管许多高校图书馆开通了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但推送信息内容多为新闻咨询、专题讲座、竞赛活动等一般性信息,创新性、个性化信息输出内容较少,服务形式局限于资源查询和检索、在线咨询等,服务功能单一,对现代师生吸引力不足。三是相关专业人才短缺。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高水平专业化馆员缺失情况。许多馆员并非专业出身,甚至不是专职,对先进信息服务理念和方式接受程度不高,习惯待在传统舒适圈,不利于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化创新。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化策略
3.1 转变信息服务理念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呈现的多元化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新媒体运用下的信息服务创新路径,有效整合和利用数字资源,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主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信息服务理转变的关键在于馆员队伍建设。作为信息服务的实施主体,馆员自身服务理念和能力素质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应当把馆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扩大馆员队伍编制,合理提高待遇,注重引进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图书馆学等专业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并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开展专题培训,传授信息服务先进经验,提升馆员信息服务水平 [4]。
3.2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是一切新媒体信息服务的基石。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丰富数字资源结构。要注重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形成涵盖学术文献、专题文库、地方文化等多维度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依托新媒体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特色化的资源供给。网络数字资源庞杂,还可以利用大数据、自动化归类等技术,实现对网络有效信息资源的筛选提炼,补充完善信息资源库。
3.3 丰富信息服务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最快、用户粘性最高的媒介。高校图书馆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尽早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平台官方账号,搭建网络信息服务阵地,利用新媒体自动化推送、交互性强、即时性等特征,实现信息在用户群体间的快速传播和有效推广。为了解决内容同质化、单一等问题,应当增加更多原创内容,基于新媒体平台敏锐捕捉社会舆情、用户需求等信息,针对性提供入学服务指导、就业咨询指导、社团活动介绍、名师讲坛等服务。还要加强学科服务建设,依托特色馆藏资源和新媒体平台,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支持教学科研活动。
3.4 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新型网络化信息服务模式呈现出自助式、互动式、合作式等特征。用户既可以选择登录图书馆网络、微信公众平台、数字图书馆 APP 等进行信息检索、书籍借阅、在线预约等行为,还可在线下通过自主服务设备完成。高校图书馆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强互动性特征,建立与用户全方位交流渠道,重视用户反馈意见建议,为信息服务改进提供依据。为了提升粉丝积累速度和粘性,应当加强宣传推广,引导师生关注和使用平台。合作式信息服务体现于馆际合作。如,建立图书馆联盟,强化与其他图书馆资源合作,促进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优势学科资源互补,减少资源建设成本。
4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信息传播规律的信息服务模式,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履行新时代信息服务职能,提升信息服务质效,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鉴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服务优化创新的必要性,应当及时转变信息服务理念,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精准对接需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主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整合和提炼有效信息资源,基于馆际合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夯实信息服务基石;搭建新媒体平台服务阵地,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丰富就业咨询、科研支持、学科服务等信息服务内容;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探索自助式、互动式、网络化等信息服务新路径,做好信息服务宣传和引导,提升用户信息服务体验,从而以高水平信息服务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鹏 . 新媒体环境下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及提升策略——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2023.
[2] 刘乾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路径研究[J].2024(4):331-333.
[3] 盛琳涵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变化及优化路径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2021(2):00010-00012.
[4] 何波宜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重塑的思考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0,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