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牛施施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六中学 062450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围绕多学科开展教学,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课程目标需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分科教学中科目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在知识融合的背景下,青少年求知欲增强,单一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这对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 年教育部统编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编 84 篇古诗词,占课文总数的 40% ,凸显了初中古诗词的重要地位。新课标对中学阶段古诗词学习提出了诵读积累与审美鉴赏的明确要求,因此,学生不仅需背诵诗词,更要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理念,既是顺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为传统教学注入活力,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与视野,丰富语文素养,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意识与知识整合能力。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壁垒,使知识呈现综合化状态,弥补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以古诗词鉴赏与创作为核心,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结,融合交叉学科知识,可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思维水平,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强整合意识,深化学生对古诗词中语义、美学及精神文明内涵的理解。此外,古诗词跨学科教学能夯实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发现备课问题并改进,强化学科间的关联性,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综述
在“中国知网”以“初中语文跨学科”为关键词检索,相关度高的文章有 277 篇。中国科学院大学专任教师张广录指出,跨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新体验,能强化课程融合,让学生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激发创新思维,感受学科交融的魅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管然荣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杨毅在《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认知与实施》中提到,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更适合开展综合统整式的跨学科学习。这些研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释了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强调了语文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以“古诗词跨学科教学”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章共61 篇,其中关于“初中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的仅 6 篇。可见,我国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正有序推进,但初中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初中阶段在知识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推进跨学科教学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突破口,助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本课题旨在探究初中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价值,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古诗词跨学科教学
杜惠洁、[ 德] 舒尔茨对“跨学科教学”的定义为:以某一学科为中心,选取核心主题,围绕该主题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加工。“古诗词跨学科教学”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挖掘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打破学科边界,实现知识迁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 梳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古诗词与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关联,构建 2-4 套可操作的跨学科教学方案(含主题、融合路径、活动流程及评价标准),提升课堂趣味与实效。
2. 通过跨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能运用至少 2
种其他学科方法掌握基础知识与方法,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得到可观测提升(如自主完成跨学科探究作业)。
3. 提炼初中古诗词跨学科教学通用策略,形成可供教师借鉴的教学模式,助力教师完善跨学科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对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整合的研究。
2. 基于古诗词主题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研究。
3. 初中古诗词跨学科教学实践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课题组立足教学实际,遵循“设计 - 实施 - 反思 - 再设计”的循环模式:先设计以古诗词为核心的跨学科教学方案,再在课堂中实施,通过观察、调查及学生反馈收集数据,分析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方案,整合阶段成果,形成可操作的实践策略。
2. 研究方法
文献法:查阅初中古诗词跨学科教学的政策文件与文献资料,把握教育部相关标准要求,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为课题提供政策与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与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优化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分析法: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结合跨学科教学理念与多首古诗词教学案例,提升策略的实践性。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课题前期已在组员教学中开展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全县教师新课标培训中,教育局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将研究内容与本职工作结合,确保课题顺利推进。课题负责人具备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职称,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年龄在 30 至 45 岁之间,均为本科毕业,其中 3 名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1名其他学科教师为一线优秀教师,多次在教学比赛中获奖。成员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实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保障课题完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教育部 .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 江世林,史燕儿 . 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0.
[4] 彭云,张倩苇 . 课程整合中跨学科教学的探讨 [J]. 信息技术教育,2004(04):96.
[5] 王敏.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D]. 华中师范大学,2002.
[6] 丁晓玲. 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诗词教学研究[D]. 汕头大学,2022.
[7] 杜惠杰,[ 德 ] 舒尔茨 . 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 [J]. 全球教育展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