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景芬
濮阳县财政局
引言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需求持续增多,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众多单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备、会计核算不规范、监督机制薄弱以及信息化水平滞后等问题,不仅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产生影响,还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限制 [1]。本文深入分析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具体难题,并给出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能为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国有财产的安全性
在保障国有财产安全方面,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防止资产出现流失、贪污以及浪费的情况,对国家经济稳定性以及公共利益的保护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不仅需要有法律制度的支撑,事业单位还要构建严格的内控机制,实现资产的全程监控与管理。对于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事业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凭借加强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资产遭受损失。
(二)有效节约国家财政资源
国有资产管理借助科学的管理措施以及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将资产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减少无效支出,事业单位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合理的资产评估与调度可以有效防止财政资金出现浪费情况,随着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事业单位在管理期间,务必运用透明、规范的管理手段,以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投入到最具价值的领域。依靠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大幅降低财政资源的浪费风险,还为其他公共资源的管理提供参考。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即管理制度不完善,欠缺系统性与规范性,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领域,缺少清晰明确的管理框架以及操作规程,如此一来,资产管理便面临着较大的管理漏洞 [2]。在制度设计环节,部分单位没有构建严格的资产分类制度、定期审计制度以及评估制度,同时也没有确立明确的责任追溯机制,管理人员对于资产的归属以及责任认识模糊,使资产出现使用不当或者流失的情况。
(二)会计核算缺乏科学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欠缺科学性,使资产使用状况以及财务状况无法得到准确反映,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不科学且不规范之处,在资产评估、折旧以及清算等方面,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与操作技能较为滞后,难以保证资产核算的精确性。因缺少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资产的价值变化与流转情况无法真实体现,对资产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也让事业单位在决策时无法依靠准确的财务数据。
(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虽然有部分事业单位构建一定的监督机制,然而普遍欠缺有效的监督执行力,使在资产管理进程中出现了疏漏与漏洞。在监督机制层面,部分单位的资产监管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没能切实实现对资产的全程跟踪以及实时监督。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不够,使部分管理层未受到有效的约束。
(四)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对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产生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依靠传统手工记录以及纸质档案,无法实现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实时共享,导致管理信息出现滞后且不准确的情况。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资产核查、调度以及维护等工作难以高效开展,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管理不当 [3]。信息化建设滞后还让事业单位无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资产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估,影响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需构建系统化且规范化的管理框架,事业单位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打造全面的资产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资产管理的具体职责与操作流程。国有资产分类、登记、评估及处置等环节,都要制定细化制度,保障资产管理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非常关键,可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在资产管理中落实责任制,持续优化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严格制度执行标准,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性与有效性,防止制度缺失和管理漏洞出现。事业单位还应关注与现行法律法规结合,保证管理制度符合国家法律要求,执行中及时修订和调整。
(二)规范国有资产的日常核算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强化国有资产日常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当前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仍然存在方法不统一以及标准不明确的情况,给资产价值评估以及资金使用透明度带来负面作用。为改善该现状,事业单位要制订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不同类型资产的核算标准,还要保证核算流程有科学性。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非常必要,借此提升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与操作能力,保证会计核算的精准性与合理性,对于资产折旧、清算等环节,应依照最新的财务管理规范操作,防止盲目跟风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发生,在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审计和资产评估,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三)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与规范性,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监督管理不能仅依靠常规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还要构建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以此保障各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其一,设立独立且专业的监督机构,提供其充足资源,使其工作不受干扰顺利开展,该监督机构要有对资产管理各环节全面监控的能力,覆盖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及处置等方面;其二,强化管理人员监督责任,保证每个环节可追踪责任,及时发现不合规行为,加强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审计工作,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度,防止资产流失与资源浪费。通过科技手段搭建实时监控平台,对资产流转、资金使用情况全程跟踪,提升监督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四)提高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当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强调提升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此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以及纸质档案管理办法已难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信息化手段可以切实提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准确性以及操作效率。事业单位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把资产的采购、调配、评估、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以及数据自动更新 [4]。借助信息化平台对资产的维护、使用情况等开展实时监控,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信息化的运用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精准性。
结论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采取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管理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给资产管理带来高效且精准的管理模式。事业单位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持续调整并优化资产管理政策,以此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及实现增值。
参考文献
[1] 邱 爱 华 . 事 业 单 位 国 有 资 产 管 理 策 略 分 析 [J]. 商 业2.0,2024,(03):78-80.
[2] 柴世英 . 如何管理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J]. 新理财 ( 政府理财 ),2024,(08):64-67.
[3] 李秀迁 .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13):236-238.
[4] 姜 瑞 萍 . 优 化 事 业 单 位 国 有 资 产 管 理 办 法 [J]. 活力 ,2024,42(2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