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在国有企业宣传文化工作中的导向与塑造作用
牛文秀
兰州交通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邮编:730000
引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其宣传与文化工作既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党执政根基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领域,在新时代语境之下,意识形态工作遭遇全球化思潮冲击,多种价值观念碰撞,新媒体传播环境带来的复杂状况,国有企业需紧抓意识形态领导权,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企业宣传,文化建设的各个流程之中,保证发展方向不变,价值导向不乱。
1 意识形态在国有企业宣传与文化工作中的导向与塑造作用
意识形态在国企中的导向作用有三方面:一政治引领,让企业与党和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二价值塑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企业文化;三思想凝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形成团结奋进精神力量。同时,国有企业是经济实体,文化工作必须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把意识形态软实力变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2 当前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成效
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宣传内容创新和传播渠道多样化方面。企业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宣传内容,使其更贴合员工与社会需求。此外,企业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及内部刊物等多渠道进行传播,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增强了宣传的影响力,员工的参与度得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也显著增强。这些举措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3 意识形态在国有企业宣传文化工作中策略
3.1 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适应新时代需求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成为必然选择。采用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 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开设线上互动论坛和学习小组,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空间,便于员工分享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导,不仅提升了项目的执行效率,还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有效提高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3.2 强化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
为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工作环境,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首先,企业应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内部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这些鲜活的事例是弘扬正能量、树立正面典型的宝贵资源。为此,要精心编制《企业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集》,收录在工作中展现出高尚品德、卓越才能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员工故事。其次,企业应广泛开展“服务先锋、创新先锋、学习先锋、敬业先锋、节约先锋”等评选活动。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再其次,企业还需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这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邀请行业内外专家分享正能量故事和成功经验;利用企业内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正能量文章、视频,让先进事迹触手可及;开展团队建设活动,通过户外拓展、团队游戏等形式,增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3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职责,能够保障各级领导班子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切实履行直接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目标得以落实。此外,企业需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以推动责任制的有效实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能够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保障,提升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水平。
3.4 优化内容建设,增强文化感召力
打造精品宣传内容。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成就、先进人物事迹、技术创新成果的高质量宣传报道策划:讲好国企故事,传播国企声音。制作微电影、短视频、新媒体产品如图文海报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意识形态传播吸引力。加强红色文化传承。挖掘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中红色基因,如“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通过厂史馆、主题展览、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国企开放日”与“劳模宣讲”等活动,加深职工对企业历史的认知,强化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传承上,既要联系过去也要联系现在,一方面开发“数字厂史馆”,用 VR 技术重现重大历史事件现场,让年轻职工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按照新时代要求对传统精神加以新解,把“铁人精神”同当下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举办“新铁人挑战赛”之类的特色活动,还要形成“红色导师”制度,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劳模当企业文化顾问,靠讲述历史,结对子等方式完成精神传承。
结语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定立场,传播中国声音。结合企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强化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引导以及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途径。这些措施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将在新时代展现更大的担当与作为。
参考文献
[1] 王钰 . 新时代做好文艺工作提升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研究 [J]. 森林公安,2024(6):27-31.
[2] 陈晓慧,焦明木,赵欣,等 . 高校党建工作中意识形态引领策略研究 [N]. 河北经济日报,2024-12-26(011).
[3] 黄一玲 . 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生成与消解 [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