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祁兴立

稻城县城关小学627750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语文作业设计不仅需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作业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应该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过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启发式思维的语文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和探索优化的作业设计方法,更好地发挥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真实情境,提高作业实践性

语文素养导向之下,语文作业需要突破传统书面作业限制,以真实情境创设为手段,把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实用性进行深入了解。

以《荷花》这一课为例,当学生完成描述荷花美丽姿态的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 校园内赏花会" 的作业场景。具体的任务是请学生到校园里去找一种学生喜爱的花卉,认真观察它的形、色、味等性状,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需要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技巧,如比喻和拟人,例如“那粉红的蔷薇花就像是一个娇羞的姑娘,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着”。而学生需要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给这朵花写一段解说词给学生介绍其独到之处,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最终,学校组织了一场名为 " 校园内赏花会 " 的活动,学生们化身为 " 小花农 ",手持自己所观察到的花朵,向其他学生展示并朗诵解说,同时分享学生的观察成果,学生在完成本系列作业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手法应用于实际的观察和写作之中,并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来促进语言表达与交流。这种在真实情境中布置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上走出来,从生活中感受语文魅力,把知识变成实际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切实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二、注重作业趣味性,设计形式多样化的作业

在语文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和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内化和迁移运用。作业内容要紧扣课文主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悟言外之意,感悟人生哲理。

以《乌鸦喝水》一课为例。该课讲述了口渴的乌鸦机智地将小石子投入水罐,水位上升后成功喝到水的故事,蕴含 " 办法总比困难多 " 的人生哲理。教师在设计本课作业时,可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解。一个有趣的作业是: 让学生自制“乌鸦喝水”实验器材。学生可以利用矿泉水瓶、石子等材料,制作一个透明的容器,在家长指导下亲身演示乌鸦投石使水位上升的过程。在制作和试验过程中,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水的浮力变化,加深对故事情节和科学原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扮演乌鸦的角色,为乌鸦设计一则广告词。广告词要突出乌鸦机智善思、坚持不懈的品质,如“我是聪明的小乌鸦,遇到困难不言弃,石头投进水罐里,一口清水解渴忧”。学生在创编广告词的过程中,能进一步领会乌鸦身上的优秀品质,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故事情节,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乌鸦、水罐、旁白等角色,用肢体动作和对话展现乌鸦喝水的过程。同学们在表演互动中能深刻体会乌鸦的智慧,学习其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宝贵品质。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巧妙融合,让本课作业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完成的有意义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养。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式作业

在语文素养背景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式作业设计至关重要。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千篇一律的作业模式,转而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能。分层式作业设计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符合 " 双减 " 政策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教授《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多层次、多元化的作业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中母亲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赏析,体会母亲的慈爱,并写一篇 600 字的读后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并运用 " 桀骜不驯,虎视眈眈,非同小可,震耳欲聋,怂恿 " 等词语,以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对于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赏析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解释和描述。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 " 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为主题,写一段200 字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基本的理解和记忆任务,例如,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并积累“桀骜不驯,怪诞,失魂落魄,震耳欲聋,怂恿”等词语,并用这些词语造句。这种分层式的作业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通过多元化的任务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任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这种作业模式还可以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作业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其适应的层次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基于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发展,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其综合能力。优化作业目标、丰富作业形式和创新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教学反馈。实践证明,这种优化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推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娇萍 .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 天津教育,2025,(04):112-114.

[2] 向太宗,刘晓 .“双减”视域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J]. 教育,2025,(03):83-85.

[3] 刘学武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J].名师在线,2025,11(04):42-44.

[4] 包建虎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J].甘肃教育订阅,2024(05):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