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优化

作者

卫英琦

北京市昌平区水务事务中心 102200

一、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管理涉及多专业协同、复杂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影响等挑战。BIM 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整合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为施工管理提供了精细化、智能化的手段。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如湖南省《推进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 2025 年重大水利项目全面推行 BIM 技术,重庆市计划到 2025 年所有新建大中型水库和调水工程全面应用 BIM 这些政策为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管理

BIM 技术通过创建水利工程的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工程整体布局、结构细节及周边环境,为施工方案比选、技术交底和进度控制提供了可视化平台。例如,邕宁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全国首个水利建设 BIM 应用示范工程,通过 BIM 技术构建 5D 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发电厂房、闸坝等复杂结构的全要素管控,有效解决了多专业协同难题,缩短工期约 20% ,降低成本 15% 。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工程利用 BIM 技术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实现了地形条件、结构设计的可视化查询,工程量计算精度显著提升。

2.2 施工进度与资源管理

BIM 技术可将施工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关联,形成 4D 施工模拟,动态展示各阶段施工任务和资源配置情况。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通过 BIM 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实现了对 5D 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控,有效避免了工序冲突和资源浪费。马来西亚云顶高原项目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进度模拟,结合物联网实时监测数据,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调整计划,确保了项目如期完工。

2.3 质量与安全管理

BIM 技术可集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验收数据、安全监测信息,实现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动态监控。数字孪生九龙江北溪项目通过 BIM 与物联网结合,实时监测水位、流量等参数,建立防洪联合调度体系,在 2024 年洪水中提前 5 小时精准预判洪峰流量,保障了工程安全。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事务服务办理中心工程借助 BIM 技术进行碰撞检测和施工工艺模拟,减少了设计变更和返工,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多项荣誉。

三、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点

3.1 多源数据集成与管理

水利工程涉及地形、地质、水文等多源异构数据,不同软件平台生成的数据兼容性问题突出。例如,地形数据可能来自无人机测绘,地质数据来自钻孔勘探,如何将这些数据整合到 BIM 模型中并确保一致性是一大挑战。此外,BIM 模型数据量庞大,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存储和实时更新需求,需采用云存储或专门的 BIM 数据库技术。

3.2 高精度建模与可视化

水利工程对模型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大坝、闸门等复杂结构。高精度建模会导致数据量激增,对计算机硬件性能提出较高要求。同时,水利工程地形地貌复杂,如何实现真实感强、精度高的地形建模,并与水工建筑物模型无缝融合,是 BIM 应用的难点之一。

3.3 专业协同与信息共享

水利工程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多参与方,各专业工作流程和数据标准差异较大。建立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和数据标准,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高效协作,是 BIM 技术应用的关键。此外,动水环境下的施工项目(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渡槽流态优化)还需解决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的高度关联问题,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施工可行性。

四、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4.1 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与数据共享

推动水利行业 BIM 应用标准体系建设,统一数据格式和交换接口,解决多源数据兼容性问题。

4.2 深化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将 BIM 技术与 GIS、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山西省阳泉龙华口调水工程采用 BIM+GIS 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数字化管理。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结合 BIM 与水力专业模型,优化水资源调配方案,提升了工程运行效率。此外,BIM 与 AI、VR 等技术的结合(如施工过程风险预测、虚拟施工培训)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新方向。

4.3 强化人才培养与组织保障

水利企业应建立专职 BIM 团队,加强跨部门协作,培养既懂水利专业又精通 BIM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马来西亚云顶高原项目通过成立专职 BIM团队,明确分工并建立协同机制,确保了 BIM 技术在复杂地形中的有效应用。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训支持,提升从业人员的BIM 技术应用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推广仍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 BIM 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国际经验交流。随着数字孪生、AI 等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将向智能化、自主化方向演进,为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助力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水利厅。推进 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指导意见 [EB/OL].(2022-01-04)[2025-05-30].http://slt.hunan.gov.cn/slt/ztzl/kjcg/202201/t20220104_21383804.html.

[2]重庆市水利局。关于推进 BIM 技术在全市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 指 导 意 见 [EB/OL].(2020-08-07)[2025-05-30].https://slj.cq.gov.cn/zwgk_250/zfxxgkml/tzgg/202008/t20200807_7764049.html.

[3]国务院国资委。全国首个水利建设 BIM 应用示范工程诞生中国铁建参建[EB/OL].(2018-03-26)[2025-05-30].http://wap.sasac.gov.cn/n2588025/n2588119/c8777350/content.html.

[4]福建省水利厅。中国水利报:“智”驭江河“数”绘新篇——数字孪生九龙江北溪建设取得显著成效[EB/OL].(2025-01-09)[2025-05-30].https://slt.fj.gov.cn/ztzl/lsfzhzz/mtjj_31141/202501/t20250109_6620533.htm.

[5]河南省水利厅。基于 BIM + 的南水北调输水渡槽流态改善成套关键 技 术 [EB/OL].(2024-06-29)[2025-05-30].https://slt.henan.gov.cn/2024/06-29/3 01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