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养教结合”老年教育问题探究

作者

许步国 张鑫宇

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8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止 2023 年底,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 2.97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21.1% ,但仅 6.73% 的老年人参与各类教育学习活动。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不仅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其社会参与、健康保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因此厘清“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内涵、分析“养教结合”老年教育存在的困境、优化“养教结合”老年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内涵界定—积极老龄化视角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 2002 年时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从健康、参与、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强调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充分利用其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不仅仅注意老年人口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还应当重视“参与”与“保障”问题。“参与”是指让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包括由官方单位主办的活动,或者老年人以社区为单位自发组织的活动。增加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与幸福感,丰富空巢老人的生活,增加乐趣,提高阅历与常识。老年人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老年人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价值,回报社会。“保障”是指保障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待遇,保障老年人接受社会救济的权利,例如“低保”以及“退休金”等,以及保障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应的关于“养教结合”老年教育问题也受到关注,但关于“养教结合”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定。一是以许丽英为代表,认为以教促养,在老年教育中养老,由老年教育机构承担教学。二是以杜远征为代表,认为养教结合实质就是将养老服务融入于老年教育,在老年教育的范畴内开展养老服务。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都认为老年教育中教与养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应有前瞻性和灵活性,尤其对进入本世纪以来应该注意吸收“积极老龄化”新理论,从新角度研究“养教结合”老年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从“积极老龄化”视角出发,重新界定“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内涵,即为了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提高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保障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待遇与接受社会救济的权利,由国家和政府为主导创办或者引导社会市场创办老年教育机构与养老机构,使教育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合。利用社区教育,对于不想去老年大学,但又渴望丰富老年生活,提升自己的老年人,由所在社区养老机构提供教育,在教育中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进行照料,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养教结合”老年教育应当既要重视养老,又要重视教育老年人,二者没有高低之分,相互辅佐,以教辅养,以养辅教,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独倚,不可偏废。

二、“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范式

如今“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有许多种模式,我们具体分析其模式运作过程,将复杂的“养教结合”老年教育进行模式化,提炼出“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实践范式。

(一)以学校为主导的“养教结合”模式

这是一种以老年学校为主导的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模式,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结合,教育部门与民政部门的结合;老年学校与养老机构的结合。在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结合方面,民政部门管理硬设施方面,负责拨款,修缮大学的环境,改良教育的设施设备;而教育部门负责选择优秀品质的教师,提升老年人的学习氛围,教学环境,政府负责把控整体并做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提高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老年学校与养老机构结合方面,由老年学校与养老机构签署协议,可以由养老机构负责接送老年人去老年学校接受教育服务,也可以由老年学校派人前往养老机构进行教学,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并且是非强制的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还送福利,包括教学材料,生活用品等,并在教学过程中使老年人感受到乐趣。这种模式优势在于既发挥教育部门与民政部门各自作用,又充分发挥学校老年学校的长处,也彰显养老机构的辅助作用。

(二)养老机构为主导的“养教结合”模式

以养老机构为主导的养教结合模式,是以照料老年人的起居生活,关注老年人健康生活水平的社工为引领,以及以恢复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康复治疗师为引领。以社工为引领的方式,主要是在照顾老年人的起居生活中,在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常识方面来为老年人进行课程讲解;而以康复治疗师为引领方式,则主要是在为老年人做康复治疗时,针对相应的康复治疗,或者有关身体机能方面开设课程,对老年人进行教育,加深老年人相关方面的了解,可以让老年人在平常也对自己身体状态有一定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针对不愿意去老年大学或者对课堂有恐惧的老年人开设课程进行教育,而且这种非课堂式零距离教学,会让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更会产生兴趣。

(三)多种主体的“养教结合”模式

在实践探索中以系统论为视角形成了推进政府机构、老年教育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四大子系统联动的路径,强调全社会营造老年教育氛围。此种模式下,看待老年教育问题不再只是专注于老年教育机构和养老机构,而是从各个领域出发,从各个主体出发,例如政府给予老年教育和老年生活财富保障,社会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娱乐活动和日常生活照料,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社区做到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老年教育机构即老年大学专门负责教学方面。这种模式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与保障作用,老年教育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各负其责、各自优势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养教结合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老年教育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式教学,出现了线上直播教学模式,甚至出现了一种利用“ 5G+VR ”的新型养教结合模式。利用 VR 的虚拟仿真技术,使老年人躺在床上,坐在椅子上都可以有亲身体验面对面上课的感受,并且时间自由无需考虑老师的上课时间,以及老年人的日程安排,利用闲暇时间都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而且课程设置种类繁多,甚至还可以利用 VR 开设一些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也可以让老年人跟上时代的潮流。这种模式优势在于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以上各种模式可提炼出共性即运作的本质是由国家资助并保障,养老机构和教育机构将课堂、线上直播、以及 VR 等现代科技作为媒介去使用,对老年人进行照料和教育,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提高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并让老年人在晚年也可以回报社会。一言以蔽之,以老年人需求为主的多方主体参与的,借助媒介帮助老年人在晚年也可以提升自己,照料自己,并回馈社会。

综上所述,以积极老龄化为视阈找寻老年教育“养教结合”的发展路径,不仅有利于丰富老年教育理论的研究,充实“老有所养”的内涵,为老年教育“养教结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有利于破解实践中老年教育中养教分离的现象,促进养和教走向融合,提高老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不断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增强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因此,作为终身教育研究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针对老年教育“养教结合”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破解困境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英,王小波.中国老年福利的“新常态”:老年教育的社会政策化[J].宁夏社会科学,2015,(06):66-71.

[2]张红卫,刘红燕.系统论视域下推进养教结合老年教育的路径与对策[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07):47-49.

备注:本文为许步国主持的 2022 年福建省终身教育提质培优项目重点课题《我国“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模式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 ZS22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一:许步国,男,汉族,1965-11,福建闽清人,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法;

作者二:张鑫宇,男,汉族,1999-07,河北保定人,2023 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