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识图,做好初中几何人门教学
朱筱军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一、概述
本节课的课题是《三线八角》,是根据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融合,是在学生学习了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角的数量关系后,为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所做的铺垫。学生在经历了发现、操作与归纳后,得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基本图形,然后让学生能够从复杂图形中剥离出基本图形,识别特定角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好本节课,可以为今后平行线的学习以及几何的识图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线八角”是初中几何的基础图形,学生首次接触多线多角的复杂图形,容易感到陌生和困惑,识图能力较弱。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几何入门教学提前至初一上学期末,增加了教学难度。
三、教学目标
重点:1.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
难点:能在复杂图形中辨析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知道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至少能形成八个角以后,进行提问。
师:你能描述一下∠1 在上面四个角中所处的位置吗?
生:右上角。
师:在下面的四个角中,你觉得哪个角与∠1 所处的位置是相同的?

生:∠2.
师:为什么?
生:他们都处于右上角。
师:很好。像∠1 与∠2 这种位置关系相同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同位角。
此时,出同位角的概念,并把∠1 与∠2 单独在旁边画出来。
(设计意图:用简单明确的方位词,让学生感受到“同位角”这一概念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身为同位角的两个角的位置关系)
师:图中出了∠1 与∠2 以外,还有其他的同位角么?
生:有。师:请你们在学习单上向老师一样,把每一组同位角单独画出来。等学生画出来以后,投屏分享,一共得到了以下四幅图:

师:这四幅图型很像我们学的什么英文字母啊?生:F。由此归纳出:识别同位角,找“F”图形。
(设计意图:单独把同位角的图形剥离出来,让学生明确同位角的基本图形,增强学生识图的能力。也为后续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教学做了铺垫)
类比同位角的学习方法,和学生一同探究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相关概念,得出了如下结论:内错角找“Z”图形:

同旁内角找“C”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剥离不同角的基本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知道一种角对应一个基本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识图的能力)
(二)例题讲解,巩固提高例1.根据图形,完成以下问题。
(1)识别∠1 与∠B、∠3 与∠4、∠2 与∠4 的位置关系。
(2)判断∠B 与∠D 是否为内错角。
(3)找出与∠B 成同旁内角的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学会识图,能把需要的两个角剥离出来,单独画图,从而判断是哪一种位置关系的角)在第三小问中,投屏了不同学生画的基本图形的角,进而有了以下对话:师:我们知道同旁内角要找“C”型。通过同学们的画图,我们发现,能画出来的“C”唯一嘛?生:不唯一。师:我们一共和几个角画出了“C”?生:4 个。师:分别是?生:∠DAB,∠3,∠BCA,∠BCD。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只是描述了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只要满足了这样的位置关系,或者满足基本图形,一个角可以与不同的角构成同旁内角,并不唯一)例2.如图,直线 DE,BC 被直线AB 所截
(1)∠1 和∠2,∠1 和∠3.∠1 和∠4 各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2)如果 ∠1=∠4 .那么∠l 和∠2 相等吗?∠1 和∠3 互补吗?为什么?

在学生作答完之后,进行了引导性的提问:
师:在第2 小问中,我们发现,∠1 与∠4 这组同位角相等,导致了∠l 和∠2 这组什么角也相等?生:内错角。
师:还导致了∠1 和∠3 这组什么角互补?
生:同旁内角。
师:所以我们发现,这三组角的数量关系之间是不是有一定的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三组角之间数量关系是有联系的,从而为后续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随堂反馈(学习单)
(四)归纳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学习单)
五、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我发现在学内错角的时候,让他们画基本图形,有些学生会把中间的竖线也画出头。同旁内角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课上,我就提了一下,纠正了一下错误。在课后,我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了原因。
师:你为什么要把中间的竖画出头?
生:角的两边是射线,所以要画出头。
师:但是出头的部分和我们要找的角没有关系啊,而且你出头了不会发现又多了角出来,反而图形复杂了,会干扰思考。
生:老师你说了我才明白,我自己确实当时没意识到多的部分让图形复杂了会干扰思考。
听了学生的解释,我明白了,原来我的设想其实是我站在了一定高度后的理解。学生在刚开始的几何学习中,不会想到那么多,他不知道这条线的一部分是没用的,他不知道要把图简化得到基本图形,他还没有那么高的识图能力。所以,在几何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是完全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我们作为教师,要一步步带着他们走,一开始,速度可以慢一点。在学生犯错时,也要听听他们的想法,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初中几何入门阶段是学生形成识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需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启发性。通过几何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通过问题串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几何起始阶段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顺利入门几何学习。
“三线八角”作为初中几何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几何学习的重要起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概念,提升识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起始阶段,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学,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初中的思维模式。几何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几何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