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作者

木月清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供电局 云南省 671000

电力通信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电力通信主要依赖有线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等。然而,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地理覆盖范围的不断延伸,以及对通信灵活性和实时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有线通信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无需布线、覆盖范围广、部署灵活等优势,为电力通信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成为电力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电力通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优势

1.1 建设成本优势

与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技术在建设过程中无需铺设大量的线缆,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例如,在偏远地区或地形复杂区域,如果采用有线通信方式,需要克服地理环境带来的布线困难,建设成本将大幅增加。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搭建基站或采用自组网等方式,快速实现通信覆盖,减少了线缆铺设、施工等方面的费用。同时,一些无线通信技术,如NB-IoT,其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进一步降低了整体建设成本。在电力通信中,利用现有的电力杆塔等基础设施搭载无线通信设备,也能有效节省建设投资,如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安装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避免了新建通信杆塔的费用。

1.2 部署灵活性优势

无线通信技术不受线缆的束缚,部署更加灵活。在电力系统中,当需要对新的区域或设备进行通信覆盖时,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快速进行部署。例如,在新建变电站的临时通信保障中,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网络组建,实现数据通信,满足变电站建设期间的通信需求。对于一些临时的电力作业场景,如电力抢修现场,通过部署便携式的无线通信设备,能够迅速建立起通信网络,保障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通信。此外,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根据电力业务的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网络布局和参数设置,适应不同的通信场景。

1.3 抗灾能力优势

电力通信网络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有线通信方式容易受到破坏,导致通信中断。而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尤其是一些采用卫星通信、自组网等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地面有线通信网络可能遭受严重损坏,但卫星通信可以不受地面灾害的影响,继续保持通信畅通。自组网技术则可以通过节点之间的自组织、自愈合能力,在部分节点受损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网络通信。例如,在山区输电线路因自然灾害导致光缆中断时,基于LTE 自组网的通信设备能够自动建立通信链路,保障输电线路监测数据的传输,为电力抢修提供关键信息。

1.4 通信效率优势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通信速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4G、5G 等高速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中对大数据量、高实时性业务的通信需求。例如,在智能变电站中,大量的监测数据、视频流等需要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4G、5G 技术的高速率特性可以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决策的及时性。同时,无线通信技术的低时延特性也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电力控制业务至关重要,如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信号传输,低时延能够保证保护动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2.1 输电线路监测

在输电线路监测中,无线通信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弧垂传感器、舞动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输电线路的运行参数。这些传感器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例如,利用NB-IoT 技术,可实现对分布广泛的输电线路传感器的低功耗、远距离通信。传感器将采集到的输电线路温度数据通过NB-IoT 网络发送到监测中心,一旦温度超过设定阈值,监测中心可及时发出预警,提醒运维人员进行处理,预防因温度过高导致的线路故障。此外,对于一些复杂地形区域的输电线路,采用卫星通信或LTE 自组网等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通信覆盖难题,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传输。

2.2 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无线通信技术是其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例如,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柱上开关、环网柜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如开关位置、电流、电压等)传输至配电主站,同时,配电主站也可通过无线通信向这些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操作。4G、5G 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精准的控制,提高了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一些城市的配电自动化改造项目中,采用5G 通信技术,实现了对配电设备的实时高清视频监控,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更直观的依据,有效提升了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2.3 智能用电

在智能用电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为实现用户用电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互动提供了保障。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用电的关键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NB-IoT 等)将用户的用电数据实时传输至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电费结算、用电分析和需求侧管理。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APP 等终端设备,利用无线通信与智能电表进行交互,实时查询用电信息、设置用电参数等。例如,一些智能家居系统通过与智能电表的无线通信连接,实现了对家庭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和电价政策,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此外,无线通信技术还支持电动汽车充电桩与电网之间的通信,实现对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管理,以及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能量双向互动。

3 结束语

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建设成本低、部署灵活、抗灾能力强、通信效率高等优势,在电力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输电线路监测、配电自动化、智能用电、电力应急通信等多个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应用中也面临着通信安全、频谱资源紧张、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挑战。通过加强通信安全防护措施、优化频谱资源管理、推动技术标准统一、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促进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以及电力行业对通信需求的持续增长,无线通信技术将在电力通信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应持续关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其在电力通信中的新应用模式和领域,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鹏.电力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10):19-20.

[2]谭忠.浅谈电力通信网络存在的常见故障问题及建议[J].中国新通信,2018(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