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赋能初中德育校家社教联体建设的探索

作者

张晶晶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引言

数字技术拓展了教育实施的空间、丰富了教育资源,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德育也迎来了新的格局。教联体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育人机制机制,家校社教联体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区域的资源搭建常态化的育人平台和载体。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初中德育教联体建设能够打破家校社之间壁垒,为德育在各个场景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本文对数字技术赋能初中德育教联体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为德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一、搭建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促进家校社德育资源共建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初中德育教联体能够搭建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德育资源依托平台能够高效流通、深度融合。学校可在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上传校本德育课程、德育主题班会案例、德育实践活动方案、德育微课视频等资源,形成德育资源库,在学校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应收集家庭和社会场景中不同的德育资源,搭建家校社教联体德育资源库。德育资源库搭建完成后教联体应根据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的特点制定有效的资源管理方法,如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可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德育资源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德育资源可分为红色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传统文化等一级类目,在一级类目下教联体根据不同资源的差异再构建二级子目录标签,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根据资源标签即可对资源进行智能分类。同时,教联体为推动家校社德育课程共建可在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中开发德育资源项目模块,学校、家庭、社会均可在平台中提出德育资源开发项目,德育资源项目开发模块中家庭、学校、社会可提供课程资源、设计德育场景等,如此教联体能够搭建优质德育资源共建的德育格局。

二、构建智能化学情监测系统,实现德育精准化实施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初中德育教联体可构建智能化的学情监测系统,学情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精准分析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实际表现,在技术赋能下初中德育教联体能够精准实施德育教育。教联体可在学校、家庭、社会实践场所中部署采集学生学习行为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摄像头、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平板、网络监测网关等,以上设备依托数字化德育平台可实时采集学生日常学习、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实践中的数据,采集到数据后教联体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分析学生行为,构建学生德育发展的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可记录学生的道德认知、行为表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轨迹,初中德育教联体基于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可制定精准德育实施策略。除对学生历史和当下发展轨迹的把握外,数字技术还可赋能初中德育教联体预测学生的德育问题,初中德育教联体可采用记忆网络算法分析学生行为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利用森林算法对学生各个行为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如此数字化德育平台能够预测学生在思想、心理等方面潜在的问题。初中德育教联体基于对学生潜在问题的分析可提前进行德育布局,如此初中德育能够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

三、创新数字化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吸引力

数字技术利用了更多形式的媒介,这些媒介的形式更加新颖、表达更加直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倾向,初中德育教联体建设需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德育模式创新,如此初中德育教联体能够增强德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初中德育教联体可依托 VR 技术与 3D 渲染技术打造德育虚拟展馆,德育虚拟展馆可基于可靠资料为学生还原革命圣地,学生在德育体验馆中佩戴 VR 设备后可通过手柄自由漫游展馆,点击对应互动元素学生即可获得对应的讲解,初中教联体可基于以上技术为学生构建“重走长征路”等德育体验项目,学生在该类项目中能够获得“沉浸式”的德育学习体验,相比于教师讲解、文字图片等平铺直叙的方式 VR、3D 渲染搭建的虚拟场景能够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德育精神,如在“重走长征路”的德育体验项目中学生能够“亲眼”看到长征路途的艰难、战士们风餐露宿的场景,在这样的冲击下德育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除 VR 技术外,初中德育教联体还可发挥 AR 技术的优势,如组织的校家社“成长合伙人”夏令营活动就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了更有吸引力的德育活动,在7 月 1 日前往中共江阴一大会址开展的“文化传承小使者”活动中学校就利用AR 技术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后观看关于中共一大历史场景的 AR 影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历史,深化对红色文化感悟。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初中德育能够将传统文化的静态载体转化为学生动态学习的场景,学生在新奇体验中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结束语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初中德育教联体能够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优质资源衔接困难、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初中德育教联体建设需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搭建数字化德育资源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监测实际学情并创新德育形式,如此数字技术能够赋能初中德育教联体高质量建设,提升德育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靳思远,杨雨珊.“虚”与“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叙事的现实图景、问题审思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5,(05):30-36.

[2]田甜,向麟,邹太龙.数字技术赋能德育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现实梗阻及发展进路[J].湖北社会科学,2025,(05):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