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研究
樊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214000
引言:进入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后,人们工作及生活时,愈加的依赖计算机技术,这促使该项技术更加深入地应用到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时代的新挑战,应在明确挑战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让该项技术更好地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及经济的进步。
一、计算机技术当前的主要运用领域
(一)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后产生的变化异常显著,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学生能更加便捷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且学习活动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辅助下,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的生动和直观,利于学生准确且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技能。此外,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依托微课、慕课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打造趣味化的、视听结合的课堂,有效地提升教育的时效性。
(二)医疗领域
医疗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时,与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相融合,促进医院内部管理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例如,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数据支持能高效的、实时地提供给医生,便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1]。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医疗人员可整合、挖掘以及应用各种数据资源,提高诊疗效果与质量,并减少医疗服务差错,预防发生医患纠纷。此外,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有效地保障了医疗设备的自动化升级,通过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咨询等功能,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提高患者就医的方便程度。
(三)制造领域
计算机应用到制造领域后,最典型的表现为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机器人的引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且设计与制造利用计算机辅助后,可实现生产的转型与升级。另外,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后,生产制造期间能做到人机协作,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精度与质量。
(四)金融领域
在金融领域,计算机技术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并提升操作的准确性,使人为操作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行业进行了金融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显著地增强了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化,产生了数字化支付,促进支付便捷程度显著升高。
二、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是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研发力度应进一步加大,保障信息安全。首先,积极研发安全软件,促进计算机防护性能增强,降低病毒等问题的发生几率。研发过程中,要以操作系统为基础,针对性开发与其相符的安全软件,例如 windows 操作系统,安全软件设计时,功能需要包含防火墙与网络保护、防病毒与威胁两方面,由此才能有效地匹配该系统,促进系统安全防护性能增强。其次,隐私信息泄露发生时,主要原因为数据库漏洞或故障,针对此问题,应大力研发数据库软件,通过 SM4 等算法的运用,及时地更新数据库加密算法,保障信息安全[2]。最后,全面地管理内部员工,采用权限限制、追踪 IP 地址等方法,规范员工的计算机使用行为,预防人为泄露信息。
(二)立足网络协议提升网络防护能力
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下,人们传输、查阅、下载及上传信息时,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此种现状,应及时地更新网络协议。传统情况下,计算机技术采用的网络协议为 TCP/IP 协议,虽然其应用空间较为广泛,但由于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要以此协议为基础,将 NetBEUI 协议等网络协议融入系统中,实现全面的管理物理层、网络层等,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三)增强宣教教育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
操控计算机设备时,用户是主体,指令下达后,计算机立即调动相应的程序完成,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如用户的安全意识不足,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因此,应积极宣传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并开展相关的教育与培训。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下,可充分利用网络,将相关知识宣传给用户,使用户了解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进而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此外,企业需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并要求所有员工参与,持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到医疗、教育、金融、制造业等领域中,推动各领域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逐步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应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大力研发安全软件、及时更新网络协议、增强用户安全意识等措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促进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并在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边文婕.基于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36):4-6.
[2]张超,高鹏.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