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专业人文教育新途径
陈颖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为贯彻落实中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法的改革,人文教育逐渐进入学生课堂。习近平总书强调:“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教育越办越好。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面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加强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中职学前专业是为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为学生掌握通用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教育,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动手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
一、中职学前专业人文教育
“ 人文” 是人类文化的简称。《辞海》中指出“ 人文指人来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基础,包含先进的、科学的人类文化。“ 教育” 指学校教育中影响身心发展的活动是思维方式的传授,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中职人文教育则是提升受教育者智慧与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教育。为将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培养成综合性技能人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重点中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每一节课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注重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多以从事幼儿教育为主的工作,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未来幼儿教育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具有优秀品德、丰富文化知识与具有创新力的学前教育人才尤为迫切与重要。
二、中职学前专业人文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中职学前专业生源为初中毕业生,由于只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状态消极,部分学生素质低,导致人文基础薄弱。许多学生缺乏基本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给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方法模糊。中职学前专业人文教学的现状,个别教师关于人文教育观念模糊,教学中方法各异。有的教师注重技能的训练,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人格的培养,有的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德育的缺失。
3.注重专业培养。受大专院校影响,很多中职学校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人文方面的课程减少,错误的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知识的提高。
4.学生学习状态不积极。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进行授课,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仅能掌握基础知识,教师不能达到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
三、中职学前专业人文教育新途径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1.培养学生兴趣。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人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学习中多数学生对学习无积极性,没有学习的目的与兴趣,被动学习低质量无效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与网络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2.课程内容的拓展。在教学上,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介绍有关的历史及背景。即在课堂中进行每一章节学习时,拓展学生学习范围与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对课堂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营造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知识可以传授,可以灌输。学校教书育人,到处应该充满阳光与关爱,让学生在校园中锻炼自己肯定自己,积极参与校朗读比赛、歌咏比赛、技能大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的人生。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1.尊重学生。当前教师授课中多数以教师为主导,以致教学中学生不能主动思考与感受,亲自体验思考的收获。教师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带动学生将知识与技能,体验与感受相结合,学生潜能得到全面发展,提升人文素质。
2.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教师要用爱心来与学生沟通。中职学生入知识储备起点低,没有较强的自信心,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承受能力差。教师要时刻保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不能羞辱、贬低个人价值。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与关心每一位同学,带动学生产生积极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3.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人文教育需要贯穿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方式,更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拓宽知识面,用人文理念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言传身教贯穿始终。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仅在课堂还是生活中教师的品行尤为重要。老师的思想、行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做学生的好榜样,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品格与魅力影响学生。
中职学前专业人文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人文教育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将人文教育融入教学中的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熏陶,发挥学生潜能,培养适合学前教育的优秀人才,实现育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