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低剂量螺旋 CT 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运用

作者

黄洁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314201

前言:早期诊断肺部疾病特别是肺癌对提高病人生存率非常关键。常规剂量 CT 虽能精确检出肺部病灶,但较高的辐射剂量限制了其在大规模体检筛查中的应用。近年来低剂量螺旋 CT 技术以其辐射剂量低、诊断价值高等优点已成为肺部疾病筛查中的一个新动向。但低剂量扫描常伴有图像噪声的增大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所以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及重建技术来达到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均衡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124 例肺部患者,系统评估低剂量螺旋 CT 技术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效果,探讨具体运用成果,为临床体检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针对 2024 年 1 月份到 2025 年 4 月份在本院体检中的 124 例筛查人群做了综述,病人年龄从 30 岁到 66 岁不等,平均年龄为( 41.86±8.79 ),其中存在 84 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计 40 例,纳入标准规定,吸烟史 ⩽20 包/年,既往患有肺部疾病或有长期职业暴露史者可纳入,把重度心肺功能障碍和妊娠列为排除标准,病人被随机分成两个组别:62 例构成的对照组与 62 例构成的观察组,在年龄、性别连同基础病史的范畴,两组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未达显著标准,故而二者具备可比较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我们使用了西门子的 16 排螺旋 CT 来进行标准剂量的扫描。该设备的管电压为 110kVp ,能够自动调整管电流[1],其平均值达到( 62±27 )mA,并且层厚为 5mm ,扫描的范围覆盖了整个肺部[2]。在扫描过程中不使用对比剂。利用传统的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重构,扫描耗时 12 秒

左右。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了同一型号的装置,实施低剂量扫描参数优化:管电压为110kVp,经智能曝光控制,管电流下降到(21±9)mA,层厚皆为 5mm ,利用传统的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重构。扫描过程中同样不使用对比剂,扫描用时缩减至 7 秒,结合呼吸指导弱化运动伪影。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辐射剂量(CTDIvol 和 DLP 换算后 mSv)、肺结节检出率、图像质量评分(5 分制,含噪声,清晰度高,病灶可见度大)、诊断准确率(并和随后的病理/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及受检者扫描配合度。两名高级放射科医师自主盲读图像,不正常的歧见由第 3 名医生仲裁。数据采集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²检验。图像评分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控制混杂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及结节检出率的相关性。对异常值进行箱型图检测,保证数据的稳健性。置信区间设置 95% 。

2 结果

2.1 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低剂量螺旋 CT 的辐射剂量(CTDIvol、DLP 及 mSv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 ),而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1 )。

表 1: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比较表

2.2 结节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

观察组的肺结节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相近于对照组(结节检出率P=0.005 ,诊断准确率 P=0.028 )。

表 2:结节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对比表

讨论

肺结节早期检测对高效,安全影像筛查技术依赖性强,CT 技术以其高分辨率而成为首选,但是常规剂量 CT 存在辐射负担沉重,制约着它在体检筛查方面的广泛使用,低剂量螺旋 CT 技术随之出现。依据修订后的数据显示,经过优化的低剂量 CT 辐射剂量已明显下降到 0.76±0.18mSv ,这一数值大约是对照组 2.36±0.46mSv 的 32.2% ,这样大大降低了受检者辐射暴露的风险,并有效地解决传统 CT 大范围筛查辐射安全问题。

在诊断效果上,观察组的肺结节发现率为 29.1% ( P=0.005 )与对照组的 27.4% ( P=0.028 )相接近,同时诊断的准确性也从 82.3% 上升到了 89.7% ,说明低剂量扫描技术对早期病变检测和诊断准确性方面有一定的保障,有利于实现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4]。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分别是4.32±0.58 和 4.28±0.61 ( P=0.101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这表明低剂量技术,能保证图像质量,确保诊断可靠。另外,缩短扫描时间及使用呼吸指导等方法使得受检者配合度增加,图像质量稳定性进

一步提高。

多元回归分析证实辐射剂量与结节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图像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充分说明优化后的技术实现了降低辐射与提高诊断效率的较好平衡。然而该研究仍然具有单中心样本和设备型号受限等局限[5]。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多中心合作以及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肺部疾病体检筛查系统,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

总之,低剂量螺旋 CT 扫描技术通过扫描参数,显着降低了辐射剂量,保证了肺结节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并且能够保障图像质量,对于临床肺部疾病体检筛查有广泛推广价值,对于及早发现肺部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汪茂文,刘霞.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2):83-85+88.

[2]查雄.64 排螺旋CT 低剂量容积扫描技术在小儿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02):389-392.

[3]何晓炜,游斌.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01):52-54.

[4]史丽娥.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副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8):92-93.

[5]向东生,陈林,徐晶晶,陈轶.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06):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