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周小霞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 225600
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素养为本”的深层活力,情境创设作为联通文本、学生与生活的桥梁,正逐步成为课堂转型的核心动能。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转向以情境为载体,在语言实践、文化浸润与思维进阶中实现核心素养的立体生长。
一、任务情境驱动教学的意义
任务情境驱动教学以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学习环境和任务,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相关的语言交际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自然地引发其语言实践活动。“情境任务”的实质是将语言知识融于任务之中,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其对已有语料的记忆提取与灵活使用,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它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此外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实践育人的理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阅读、表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等。
二、任务情境驱动教学的价值
“任务情境驱动教学”是一种整合式课堂教学形式,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去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语文课程真正回到生活中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所学的内容不断提出质疑、讨论交流、总结提炼等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具有难度和灵活性的任务抛给学生时,他们在自主解决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情感体验,逐渐学会独立地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以及坚定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知行合一”[1]。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一)依托文本资源,创设多维情境助理解
依据新课标“加强课程内容整合”的要求,教师需立足文本原生语境,挖掘语言符号背后的情境逻辑。以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师紧扣文中“母亲隐瞒病情、北海看菊”关键情节,构建情境链条。第一,还原历史情境。补充史铁生生前生活状况的相关材料,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文章多次提到‘我狠命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第二,具象画面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 : 在一个深秋季节里,北风呼啸着吹过树梢,满眼都是枯黄萧瑟之景,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却有几朵黄色的小花迎着寒风盛放”,同时出示菊花图片。第三代入角色情境:“如果当时你是那个身患绝症的母亲,当你躺在病床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绝望颓废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将主人公的情感带到课堂中,使学生品味文字的过程中感悟出生命的真谛。
(二)紧扣素养目标,构建任务驱动促实践
依据新课标“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理念,教师需以素养发展为轴,设计递进式任务链驱动语言实践。以课文《孔乙己》为例,教师聚焦“批判性思维与文化反思”目标,分层设计任务,第一任务“解人物之困”,提问“文中‘长衫’与‘皱纹’的细节对比,如何暗示孔乙己的身份撕裂”,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中剖析人物悲剧性;第二任务“探社会之弊”,抛出“酒客‘哄笑与掌柜‘记账’的重复描写,如何构建吃人社会的微型缩影”,推动学生从场景中挖掘社会根源;第三任务“思现实之鉴”,追问“若孔乙己生活在当代,哪些‘无形的长衫’仍可能禁锢人的精神”,促使学生从文本批判转向现实思辨。教师通过任务链的环环相扣,将文本解读转化为思维训练场域,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文化反思与价值观的自主建构,呼应新课标“用语文做事”的实践导向。
(三)融合智能技术,打造多元互动拓思维
新课标强调“借助技术工具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教师可依托智能交互工具构建虚实融合的思辨空间 [3]。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豆包 AI分别设定成“陶渊明、渔人和当代社会学”的三个不同角色,并设置相应的阶梯式对话任务。1. 如果直接问陶渊明,“你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桃花源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他会怎样回应 ?2.“假如你是那个渔人的后代,请试着从你的角度去给那位社会学者解释一下’遂迷不复得路’这个结果。”3.“如果你是豆包AI, 你会怎么帮这处桃园设计一个古今对话论坛呢? 请预设一些原则, 让我们的讨论不会产生误解”。通过虚拟人物的设定以及阶梯式的对话任务的设计 ,教师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角色之中进行思考与探究。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 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束缚,不再是课程内容的权威阐释者,而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并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
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创设一直是广大一线语文老师努力探索的问题。“素养落脚点”的提出,使教师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如何教好一篇课文或者一堂课,而是立足于整个学段的发展目标来设计整体的教学方案。通过对教材中的文本资源的有效挖掘,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任务,并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将这些任务推送给每一个学生去完成,从而建构起一个具有层次性、丰富性的学习空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知识型传授到素养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晁向春 .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评《初中语文及其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 语文建设 ,2025,(03):82.
[2] 姜梦玮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活动教学策略探究——以诗歌主题式阅读为例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1):55-57.
注:本文为扬州市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究》的研究成果,编号 yjh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