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四维聚力:生活·阅读·练笔·方法驱动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作者

暨琼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崇安小学

引言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关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常面临无从下笔、词不达意等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生活、阅读、练笔、方法这四个维度探寻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以生活为源,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是一门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的人、事、物是作文内容之源泉,写作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记录与表达。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真实可感的生活体验,没有假日的嬉戏玩耍,便难有对“快乐”的生动描写;没有深入观察家人的举动,便难有对“温暖”的细腻刻画。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库:家中的一顿晚餐、校园里的趣事、田野间的嬉戏,都是触动灵感的“火花”。脱离生活的作文,常陷入“无物可写”的困境。如何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的源泉?

一是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家校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多元生活场景:带孩子参与田间劳动,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劳;组织参加志愿服务,体会“助人”的快乐;或者培养种植、养宠等兴趣,观察生命成长的细节。尤其在假期里,教师和家长可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带领其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进而观察生活、表达生活。

二是要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生活的内容很丰富,但很多学生缺少将生活内容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很多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经历,而是忽略了对经历的感知与留存。这时需要唤醒学生的记忆:比如写“难忘的事”时,可以呈现各类照片,如各类校园比赛活动、社区志愿活动、研学活动等,或者重现某次家庭聚餐的对话片段,唤醒学生曾参与过的活动体验,从而从这些活动中选取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件来写。

二、以阅读为基,夯实写作底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通过阅读,学生能接触到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积累巧妙的修辞、生动的词汇和句式,感受情感表达的温度与思想传递的深度。缺乏阅读积累的写作,往往会陷入“词穷句乏”“思路狭窄”的困境,而持续的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是要激活学生的兴趣,拓宽阅读广度。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读物,如低年级可推荐图文并茂的绘本、童话故事吸引学生;中高年级可加入科幻故事、自然科普等,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索欲。同时,创设“阅读分享”场景,如开展“班级故事大王”比赛、“好书推荐会”等,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是要强化阅读方法指导。“读得多”不等于“读得好”,缺乏方法的阅读难以转化为写作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一方面,指导学生建立“积累本”,分类摘抄好词好句:如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方面整理;另一方面,聚焦文本结构与表达技巧,如阅读说明文时总结“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让内容更清晰”。通过“边读边思边记”,学生能将文本中的语言精华、结构逻辑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方法,让阅读真正服务于表达。

三、以练笔为径,锤炼写作技能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如同学游泳需下水练习,写作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持续的笔墨实践。缺乏练笔,再多的阅读积累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反复练笔,才能逐步摆脱无从下笔的困境。

一是要搭建课内读写桥梁,实现迁移运用。教师可设计“课内读写结合”任务,让学生在读写中掌握技巧:如学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借鉴文中的比喻修辞与五感描写方法,仿写“公园的清晨”;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尝试按照“游览顺序”写一次春游经历。通过“仿结构、学修辞、悟情感”的阶梯式训练,让学生将阅读中吸收的养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实现“从读到写”的自然过渡,让阅读真正成为写作服务。

二是多元练笔强化表达。练笔需打破“仅靠课堂作文”的局限,构建多元练笔场景。一是将练笔日常化,鼓励学生写日记或片段描写,记录自然观察、课堂趣事等,让写作成为生活习惯;二是结合相应主题设计练笔,如人物主题,练写“我的同桌”;景物主题,练写“秋日的公园”;三是“创意练笔”趣味化,通过续写故事、改编童话、创作小诗等形式,激发表达欲望。通过持续的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文字运用规律,提升语言组织的流畅度与灵活性。

四、以方法为钥,解锁写作逻辑

科学的写作方法指导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支撑。小学生正处于写作入门阶段,即便有素材、有积累、勤练笔,但常常陷入“写得散、写得浅”的困境。有效的方法指导能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框架,让生活素材有处安放、阅读积累有效运用、练笔实践精准发力。

一是要搭建写作框架,让表达更有序。教师需通过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写作框架:针对记叙文,引导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的叙事逻辑。例如,写“一次难忘的活动”时,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列出“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关键场景—活动后的感受”,针对写景类的文章,指导掌握“总分总”“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避免内容杂乱无章。例如,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武夷美景,先总写武夷之美,再通过武夷山的山、水等分别写出武夷之美,最后再总结升华。

二是要强化细节描写,让表达更生动。许多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关键在于缺乏细节刻画能力。方法指导需聚焦“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如写“秋天的公园”,可以运用“五感法”,不仅写“树叶黄了”,还要写“习习的秋风”,“脚踩在落叶上沙沙的声响”;再如写人作文时,指导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刻画人物,具体写出某个人物的特点,让抽象情感通过具体细节落地,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结语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场以生活为土壤、阅读为雨露、练笔为耕耘、方法为农具的“耕种”。当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在阅读里汲取养分,借练笔提升技能,用方法理清思路,写作便不再是难题。愿我们以这四维聚力,让小学生在写作天地里,笔端生花,绽放语文核心素养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姚淑莉.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 考试周刊,2023(25):42-46.

[2] 季雨婷 . 结合读与写,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 [J]. 教育界,2022(23):77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