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尽精微 致广大

作者

陈文倩

义乌市新丝路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深度梳理学习框架并提高学生效率的学习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是基础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师也应充分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全面构建小学美术品质课堂。本文通过当前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环节提出策略,为今后利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小学美术品质课堂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项目化;小学美术;品质课堂;课堂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当前信息时代教学背景下的热点话题,也是提升教学效果、构建品质课堂的有效途径,它是师生共同实施完整项目工作的双边教学活动。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但当前的美术常态课堂存在学习内容“碎片化”、活动“单一化”、方式“被动化”、成果“经验化”等问题。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来全面构建品质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受“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学习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美术教材内容过于平面化,教师没有将审美要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无法唤醒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造成了课堂的“经验化”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十分局限,难以夯实课堂基础、拓展学生眼界,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项目化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意义

著名美术学家罗恩菲德曾说:“美术课程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画好画,而是要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1]。可以看出美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美术绘画过程中的元素、手法等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结合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也可以为学生的良好三观构建打下基础。小学阶段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深度学习,仅仅依靠传统的美术课堂是无法达成的,所以要不断构建高品质的美术课堂,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深度学习高品质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挑战性的主题课程进行探究与学习。项目化学习是通过将知识进行梳理以及整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最终以项目成果的形式展现。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构建起美术知识体系,掌握必要的技能,提升综合学习能力[2]。同时,还可以利用项目化的教学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优化课堂内容与形式。

三、项目化视域下的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互动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建设进程。首先,可以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从而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逐渐的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推动者[3]。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同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保证课堂质量。

在浙美版一年级《刮出来的画》教学中,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油画棒的使用、学会色彩搭配、提升审美。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互动游戏项目任务,提出:“不同材料制作刮画地板的效果有什么区别”的任务,提供卡纸等材料并分组。学生制作刮画得出结论后,经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分享感受并讨论,最后选出一个发言人,通过美术语言互动总结出项目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练习了油画棒的使用,主动思考色彩的搭配,练习了如何制作刮画。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构建高品质美术课堂可以改善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加入更多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如浙美版五年级《画家故居》,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及欣赏作品,了解画家绘画风格和精神境界,但由于实地参观条件受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备课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画家,比如丰子恺,通过互联网搜索他的故居影像、图片,制作幻灯片课件。课堂展示丰子恺先生的经典漫画作品让学生谈感受,借此引入课堂,接下来布置线上游览故居,总结“丰子恺的生活态度、性格”等具体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线上游览的过程,更直观地完成课堂中的每一个具体项目并得出结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实践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也要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体会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转化为内在修养。国内学者提出:“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语言和视觉触觉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且要结合实践深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这些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爱实践,在浙美版四年级《茶香四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茶文化欣赏、茶具、茶叶包装等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提高创造力,增强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拿出精美包装的茶叶为学生冲泡,让学生闻香品茶,分享饮茶经历和对茶文化的理解。为学生展示经典茶叶商品的包装和茶具,再布置:茶文化起源?什么是茶道?与茶有关的诗词等项目任务。学生围绕任务深入了解商品包装与茶具,结合生活中的“茶”展开讨论。完成任务后,教师鼓励学生用美术形式为喜爱的茶叶进行包装设计,培养美术创意思维。通过结合生活实践元素与美术课程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美术高品质课堂构建。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知识吸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美术课堂的内容,促进学生更好的吸收美术知识。如浙美版三年级《活字印刷》的教学,由于这部分知识对小学生而言较陌生,同时活字印刷术在小学课堂中也较难操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首先为学生展示2008年奥运会活字印刷表演视频,并普及相关知识,再通过希沃白板播放毕升与活字印刷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活字印刷的发明和操作。同时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观察发现字模与印刷字体成“反”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授课,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复杂抽象的美术知识。在美术课程拓展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古代文字相关作品,如书法、石雕等,并在后续课堂分享,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知识吸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项目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开展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构建。通过对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问题以及构建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践结合课堂;并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四个方面,利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开展小学美术品质课堂的构建。从而通过小学高品质美术课堂的授课,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艺术欣赏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邓丽君.指向创意实践的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探索——以《手提袋》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24):73-76.

[2]肖毅华.基于校馆合作的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以版画项目式学习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103-105.

[3]苏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