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李雨芯 王誉璇
2023 级中医康复学
一)中医康复学存在的情况及问题
中医康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和交叉学科独立的学科,[1] 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该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可吸取的同类建设经验少,在教育方面专业开设周期比较短,因此专业建设工作面依旧面临很多问题。比如:中医康复学是在大量西方康复理论和西方现代康复技术的发展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不是仅只禁锢在传统的中医思维中发展起来的。[3] 另外中医康复学专业采用不够严密、规范的康复功能评价方法,而且缺乏比较完善整体的康复治疗系统,具体治疗手法操作比较单一,缺乏完善的康复治疗手段。
二) 中医康复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改善方案
如果要做到逐步提高中医康复学质量,需要清楚的了解中医康复学的内涵,最重要的是需要关注中医康复学的发展前沿,促进课程认可度的提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具体需要做的是需要明对培养定位作出明确规划、逐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及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善等。具体做法如下
1)改进教学方式:对于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应以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增加实践类、应用类创新类知识的考核,要减少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背诵知识点的考核,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应当被重视,[4] 充分挖掘应用实践类人才,激发学生创新类潜力。比如:通过老师的指导,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先查资料看书,之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 PPT 进行演说讲述,最后其他小组根据此讲述进行提问。根据此小组问题回答的情况,让其他小组给讲述组先做最初的打分,之后进行教师点拨,能够加深学生对此的深刻理解能力。
2)游戏带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情趣的方法 : 通过游戏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再带入某种场景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真正掌握医学技能与知识,成为更优秀的应用型实践人才。
中医康复学专业建设悠久而又历久弥新,在历史上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发展中医康复学,要深究整理、继承发扬传统康复疗法的优势和特色实例举证。我们在挖掘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整合中医康复技术资源,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2],便于加强学生对中医康复的思维体系认知。另外对中医康复治疗手术进行规范,培养应用型康复医学高素质人才。
对于教学课程,需要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时进行,形成协同效应。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5] 着重培养学生在中医康复的指导理论、应用思维和常用的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为中医康复的临床应用打基础。中医康复学课程还需要对社区医学知识进行普及,优化社区服务方案,培养社区服务观念,培养综合高素质人才,站在长远来看,要想培养更加全面的医学人才,还需要存在大医精诚的品格。
三) 中医康复医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从 2017 年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中医康复专业,逐渐填补了中医康复学人才短缺的空白,显示出了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它是属于可以满足市场医疗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可以很更好的解决医养专业化问题。
中医康复学同时概括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学的两个理念,中医与康复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可向外延身为中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理念融合贯通的结果。中医康复学适应了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转变,[6] 其“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维使中医康复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展现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7] 在当今极其健康的背景条件下,中医康复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疫情期间的防控下,中医康复学更是展现了其特色作用。具体案例如下:中医康复治疗方案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在当前发展背景下,虽然中医康复专业开设时期较短,经验不足,有时禁锢在传统中医思维方向,但是它把中医与西医更好的融合,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昭纯 .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 [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05):15-19.
[2] 李长玲 , 秦晓晔 .“健康中国”视野下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研究 [J]. 吉林中医药 ,2020,40(07):885-888.
[3] 李风雷 , 杨波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医康复学教学改革探讨 [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1,45(03):72-74.
[4] 郑婕 , 郭宇 , 赵婧先 , 程雪 , 吴楠 , 许国防 . 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医学生品格——中医康复学基础网课思政教育体会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5] 徐乐娉 , 余瑾 , 李莉 , 伦婷婷 . 能动性康复——中国特色康复医学创新理念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36(06):3638-3640.
[6] 苏嘉 , 谢平金 , 廖璐 , 余瑾 , 谭兴举 , 王佳鑫 .“形 - 气 - 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26(12):1775-1778+1783.
[7] 艾坤 , 张泓 , 刘琼 , 谭洁 , 邓石峰 . 我国中医康复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思考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