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庭、学校与社会:中职生流失的三维成因实证研究

作者

王君

遵义市职教中心(遵义市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发现导致中职学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通过研究教学案例,家庭经济负担,学校管理力度不足,社会存在偏见等情况,中职教育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不断分析,学校要提出系统对策,为优化职业生态教育提供依据,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中职教学;三维成因;措施探究

随着当前中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依旧存在明显的学生流失的情况,为了保障职业教育水平提高,需要从系统性等因素出发,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维模型分析,研究中职学生流失深层逻辑,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解决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经济负担和教育理念问题

(一)经济负担制约明显

家庭经济情况成为中职学生是否可以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中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隐形经济负担却要给予相应重视[1]。例如,某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父亲又因为意外而丧失了劳动力,则家庭很难肩负经济压力,所以学生做出艰难的决定,甚至是放弃学业,走入社会,进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学校和社会要联手,设置奖学金等措施,从而缓解学生经济方面的压力的状况。

(二)教育理念和隐性偏差

家庭的教育理念在中职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忽视了教育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此类教育观念让学生很难从家庭角度获得积极的支持,甚至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被家庭所认可,所以,学校要积极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避免出现教育理念偏差的情况。

二、学校方面,管理失范和专业适配存在问题

学校作为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合,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部分中职学校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失范的情况,给中职学生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一)破坏班级秩序

中职学校中,管理方式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师会采用连做的方式进行处罚,当班级有个别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会惩罚和教训整个班级,缺乏单独的批评和处理,影响了班级整体教学质量[2]。虽然这种惩罚方式对于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上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进而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忽视校规校纪。针对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惩戒,避免波及其他学生。

(二)忽视学生需求

除了惩戒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怀也存在不足,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出现极强的疏离感,关怀方面的缺失,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从而增加学生流失的风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需求,进而落实和优化教学措施。

(三)专业适配的认知偏差

专业适配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成就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中职新生专业选择上,家长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自身兴趣和意愿通常容易被忽视,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相关专业时,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但是听他人说计算机行业有发展前景,便自作主张给孩子填报了志愿,学生本身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感觉十分痛苦和吃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就,增加了学生流失的可能。学校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丰富家长对不同专业的认识,从而避免出现认知偏差等情况。

三、社会维度:偏见认知与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一) 偏见认知的认知固化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严重束缚了中职生的发展空间,且呈现出认知固化的特征,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例如,以一位中职毕业生应聘为例,该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色,完全能够胜任文员岗位的工作,但是企业招聘负责人却以学历为由拒绝。

(二)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传统岗位正急剧萎缩,使得中职生在就业时面临巨大挑战,所学知识内容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例如,以某中职毕业生为例,在求职过程中屡次失败,因为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认知以及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需要优化就业市场结构,为中职生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才能让中职学生有更好的未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同时减少学生流失的情况。当前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要,学校要积极和企业进行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措施,丰富教学内容,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

结束语:

中职学生流失,主要是家庭经济压力,学校管理力度不足,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等多种情况。随着教学系统的优化,教师要积极应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探究教学减负增效路径,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彭丹.中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分析——黄石城区学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DOI:10.7666/d.Y2503762.

[2]陈红彩,欣蓝,张莉.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对中职教师职业认同实证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3, 4(4):5.DOI:10.3969/j.issn.1674-8689.2013.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