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数学创新题培养高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章书琴

托里县第二中学

前言:众所周知,在高中教育中,数学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拓展能力有效培养,引导学生意识到形成良好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优秀学习习惯。

一、利用数学创新题培养高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改编型创新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高三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精心设计出大量有着鲜明多样性特点的数学题目,在灵活应用创新题过程中,需要将对数学知识进行持之以恒,深入探索的精神有机融合,不断发散莘莘学子的数学思维。条件、方法与结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三个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充分掌握题目解决的清晰思路,引导学生切实明确题目解决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每位学生个体的批判性精神、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1]。以数列知识为例,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高三数学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回顾公式内容,让学生可以深刻记忆和灵活应用公式,然后为学生出示如下数学创新题:“记Sn 为数列 {an} 的前 Πn 项和,已知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1) 求 {an} 的通项公式;(2) 证明:1 + 1 +a1 <2.”借此题目促进学生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得到培养,并进一步训练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大幅提升。最后,随机选择几位学生进行题目讲解,教师认真聆听并及时给予思路点拨和指导 [2]。

(二)应用型创新题

应用型创新题可以充分体现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对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予以重视,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应用题的时候,对材料进行深入剖析,迅速提取出题干中的有效数据信息,最后以知识背景为根据进行计算,从而将数学运算与数学抽象等相应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出来。以如下应用型创新题为例:“生物丰富度指数 d = lSn−N1 是河流水质的一个评价指标,其中 s,N 分别表示河流中的生物种类数与生物个体总数,生物丰富度指数 d 越大,水质越好,如果某河流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数 没有变化,生物个体总数由 N1 变为 N2 ,生物丰富度指数由2.1提高到3.15,则”

A. 3N2=2N1 B. 2N2=3N1 C. N22=N13 D. N23=N12

题 目 解 析: 根 据 个 体 总 数 由 N1 变 为 N2 可 列 式,

所以 2.1lnN13.15lnN2 约分可得 2lnN13lnN2 ,故 lnN12=lnN23 所以 N12=N23

通过上述应用型创新题,能够促进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显著提高,也能够让学生逻辑思考能力获得培养,让高三学生可以紧密联合实际问题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寻找到问题关键点,逐步建立起一个全新知识认知,真正做到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3]。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新高考背景下,具备发展性,探究性和发散性特点的创新题是一种全新的数学题形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对创新题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知识运用能力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更好培养,更能够为学生及时发现数学规律提供帮助,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舒华瑛 , 张宏江 . 基于 STEAM 项目化学习的数学创新题教学实践探究——以新定义题教学为例 [J].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25,(04):40-43.

[2] 陈坤其 . 大概念视角下高考数学创新题的求解策略与教学思考 [J]. 福建教育 ,2024,(33):28-32.

[3] 陈庆菊 . 浅析如何利用高中数学创新题提升创造力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2,(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