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就业为导向的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案的实行
魏薇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我所担任班主任和授课语文学科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已有一年,在对他们毕业后的随访工作中,我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成长,也忧虑他们在实习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在近两年的随访过程中(顶岗实习期1年,正式就业1年),通过与20位园长访谈,我发现现存的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熏陶,重视钢琴、声乐、舞蹈等专业课的设置和资格证考取安排,却轻视语文等文化课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幼教的授课工作,这一点,尤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有所凸显。以此结果反思,笔者通过构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语文第二课堂的研究,希望推行一种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的提高该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案,以此来补充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一、幼儿园实际工作对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工作能力的需要与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脱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是培养具有基础幼教能力,主要是保育员方向的毕业生。但是与园长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幼儿园,会招收一个应届毕业生,只做保育员的工作,园方甚至希望,实习生在入园后,可以顶岗实习,逐步接手幼儿园里副班的任务工作,包括可以独立教学幼儿美术、舞蹈、音乐、语言基础等课程。
在现行的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前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对学生的专业课能力鉴定已经形成系统,要求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前,务必取得声乐六级、钢琴五级的考级证书,取得保育员、育婴师的从业资格证书。但对文化课,只奉行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即可。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除了语文学科的学测成绩,也仅建议完成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的考取。这种应试要求下,语文学科学测后,几乎全面从中职学生课业中退出。
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学习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应该服务于就业导向。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的日常语言的教学课上,也表现在与家长、幼儿的沟通上,在学生面试幼儿园的过程中尤为凸显。
二、轻视中职学前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困境
1.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缺乏,使用人单位和自身发展都陷入的困境。
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缺乏,使幼儿园日常的语言授课陷入困境。那现实中,幼儿园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通过和园长的访谈,我了解到,园方大多采用老带新的模式,待实习生进园后,由一位正班,即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带领新教师,从头培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从头培养,能让学生尽快融入、适应教学,弊端是由于学生缺少系统的在校学习的步骤,且每个人的资质、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能够成长成独当一面、独立教授课堂的老师的时间也不同,常常1班的实习生已经上课了,2班的实习生还在听课阶段,这给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弊端。
2.市面上的幼儿读物鱼龙混杂,能够直接指导幼儿教师授课的素材缺少体系。
有些幼儿园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那多采用实习生再临上课前,临时
查找教案,从网上下载一篇教案,或是翻检出一本幼儿读物,开始照本宣科。虽然幼儿语言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困难,但由于市面上缺少,幼儿读物鱼龙混杂,能够直接指导幼儿教师授课的素材缺少体系,经常是这个班今天来读《静夜思》,那个班今天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授课不成系统,不成体系,对实习生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发展、幼儿园的建设,都阻力甚大。所以园长们都急切呼吁,能否在学生实习之前,在校时间完成系统的语言能力的锻炼,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专业能力更加突出。
由此,笔者认为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学业水平测试后,进一步凸显该专业语文学科学习的专业特色,开辟语文第二课堂,开发幼师学习教材,是必要,也是急需实行的。
三、“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的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微方案”的具体措施及实行
所谓“微方案”,是指在保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的,突出专业学习特点,助力学生适应幼儿园授课等工作,以语文第二课堂为抓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案。实质上是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完成后,对语文课堂的重组和补充。
1.充分利用入职空窗期,开辟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的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服务于学前教育学生实习、就业的语文第二课堂。
以2020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他们在三年级上学期2023年11月中旬完成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课程结束,至四年级2024年9月进入幼儿园顶岗实习有6个月的在校学习空窗期。这个时间原计划是全面安排专业课,钢琴、舞蹈、声乐等的入职训练和毕业汇报演出,随着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束,基础文化课全面退出课堂,也就结束了语文学科语言能力的专项培养。
计划在这六个月里,分步骤、分类别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第二课堂的学习。以时间为段,第一阶段,11月中旬——本学期结束(约2个月时间),熟悉、学习适合幼儿学习的诗歌、故事篇目,初步接触幼儿语言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二阶阶段,寒假时间(约1个月时间),学生假期时间,是非常适合自我反思的阶段,通过假期作业,巩固第一阶段幼儿语言课程的教学设计,尝试独立设计课堂。第三阶段,三年级第二学期(约4个月时间),结合本学期有每周去幼儿园见习听课半天的有力机会,进行模拟试讲的训练,做好去幼儿园顶岗实习的准备。
2.尝试以备课组为单位,编撰适合幼师使用的校园教材,完成校园授课体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所用教材为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大纲要求的省规教材,在学测前完成1——4册的学习,5——8册为选修内容,不做统一要求。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运用看,5——8册选修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大,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不足,在这个时间,与其花时间上选修课文,不如使用自编教材,更有指导意义。
自编教材拟分为以下板块:其一,蒙学启蒙板块,这一板块里,收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中华传统文化启蒙篇目,重点不在讲解,而在配乐朗诵;其二,古典诗词板块,这一板块里,主要从《唐诗三百首》里摘录适合幼儿阅读、背诵的篇目,重点在积累;其三,成语故事板块,这个版块里注意选取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加入情境化的表演,指导学生把故事完整呈现给幼儿。
3.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语文与钢琴、舞蹈等专业课的联系,同时利用好见习期的平台,搭建校园内外课堂的交流和结合
第二课堂、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文课要体现专业特点,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钢琴、舞蹈、声乐等专业课都是不可分离的。在授教的过程中,希望产生这样一种版式,语文课堂与专业课课堂密切联系。如骆宾王的《鹅》,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又妙趣横生的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授幼儿学习这首诗歌时,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唱出来,动起来,用更活泼的形式,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寻找更高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在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授这篇诗歌时,我联系了舞蹈老师,编排了与《鹅》相对应的幼儿舞蹈,教学效果良好。
在第二课堂构建期间,第三阶段恰逢学生的见习阶段,即每周五都要去幼儿园里跟班听课。这种模式下,学生前四天在校园学习的知识,在第五天就可以把它应用于实践,学生在第二课堂阵地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就不是静止枯燥的了,相反,它可以在实践的田野里,越发茁壮成长。
4.注意语文第二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
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难题困惑着我,就是应该如何检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否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有所提高了。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同时缺少如钢琴、声乐科目考级的检测考试,如何全面评价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收益呢?
在评价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以试卷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多注意学生参与课程度的评价和小组组内评价,在第二学期期末,通过一节课的展现形式,汇报第二课堂的学习成果。学生可自主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教案设计,用适合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示,可以是一首诗歌,也可以是幼儿故事等,通过组内展示、推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最后作品。班级内部评选,通过评价表,评价每人的贡献分,以此达到展示目的。据此,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以卷面试题的形式,检测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而是从听、说、读、写多方面考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幼儿学习课堂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