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闫振华
朔州市第五小学校 036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意义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具有多方面深远且重要的意义。从知识构建层面看,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零散分布的局限,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将相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个大单元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如同搭建一座稳固的知识大厦,从基础框架到细节装饰,层层递进,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在能力培养方面,大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通过解决单元内一系列有层次、有挑战的问题,学生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解读缺乏全局性,知识体系割裂
多数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仍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教材解读,未全面分析单元内各课时内容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知识框架。例如,在" 多边形面积 "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能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独立讲解,忽视它们通过 " 割补法 " 推导的共性逻辑。这种局部化解读使知识呈现碎片化特征,学生虽能掌握单个公式,却难以理解图形转化间的内在关联,更无法迁移至圆形、扇形等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中。此外,部分教师未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编排差异,错失吸收多元教学思路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知识体系的割裂。
2.2 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教学环节脱节
85% 的教师仍沿用逐课”抄录”教学用书目标的模式,教学设计未体现单元整体性。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为例,教师可能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位顺序、性质应用等知识点分散设计,导致各课时间缺乏逻辑递进关系。这种零散化设计使学生难以建立”小数是对整数体系的补充”这一核心认知,在解决”比较0.3 与0.30 大小”等实际问题时,无法调用完整的知识链进行推理。同时,教师未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内容顺序,如未将”小数与分数转换”这一难点前置铺垫,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产生认知断层。
2.3 作业设计缺乏综合性,评价维度单一
当前作业设计普遍存在 " 拿来主义 " 现象,教师随意选用教辅资料,未以单元为单位统筹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例如,在 " 统计与概率 "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能布置单一的数据收集任务,却未要求学生整合信息绘制复合条形图,更缺乏让学生根据图表预测趋势的拓展性作业。这种单一化设计使学生停留在机械计算层面,难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此外,作业评价过度聚焦知识记忆,如仅通过 " 填空题 " 考查小数点移动规律,而忽视对学生 " 能否用小数解释生活现象 " 等应用能力的评估,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水平。
3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精准定位目标,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在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精准定位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如让学生掌握特定数学概念、运算方法等,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以“图形的运动”大单元为例,知识技能目标可设定为学生能准确识别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形式,掌握其特征与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设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设定为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2 整合教学内容,打破课时界限壁垒
打破传统按课时教学的局限,对大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将相关内容重新组合。例如在“数的运算”大单元中,可以把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整合在一起。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运算的方法和算理,再通过类比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和分数运算的规律。这种整合方式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运算的本质,理解不同数域运算的共性与差异,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入一些具有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将多个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 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应增加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式学习评价等。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情况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的正确率,还要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创新能力。对于有独特解题方法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推广。项目式学习评价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与大单元主题相关的项目,如设计一份校园平面图、制作一个统计图表等,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通过学生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关联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通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深度整合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结构化思维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初探——以“比的意义”教学为例 . 印晓燕 . 数学大世界 ( 中旬 ),2022(01)
[2] 连续·关联·循环:结构化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索——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 闻忠良 . 数学教学通讯,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