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隧工程施工难点及改进措施
房亮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211302198305130013
一、道路桥隧工程施工难点分析
(一)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在道路桥隧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复杂多变给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软土地基是常见的一种地质条件,其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易导致地基沉降和不稳定,给桥梁和隧道的稳定性带来严重威胁。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桩基加固、地基换填等,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这无疑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岩溶地貌是另一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其特点是地表和地下存在大量的溶洞、溶隙和地下暗河。在岩溶地区进行桥隧工程施工,不仅要面对地质勘探的困难,还要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溶洞坍塌、地下水突涌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危及施工安全,还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和成本的增加。
高山峻岭地区的地质条件同样复杂多变,山高坡陡、地势险峻,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桥隧工程施工,需要克服地形险峻、交通不便等困难,同时还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对施工安全、进度和成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复杂的地质条件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措施和技术,这无疑会增加施工的成本和延长施工的进度。
(二)施工技术要求高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涉及众多关键技术。深基坑开挖时,需确保基坑边坡稳定,防止坍塌。在城市区域,还需考虑对周边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影响。这要求施工人员具备扎实的岩土力学知识,精确计算基坑支护参数,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如采用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等。同时,需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情况。
高墩大跨桥梁施工技术复杂,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在高空作业环境下,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精确控制桥梁节段拼装精度。例如,斜拉桥索塔施工,需严格控制索塔垂直度,确保斜拉索安装准确无误,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影响桥梁整体受力性能。施工设备方面,需配备大型塔吊、架桥机等专业设备,且设备的维护与调试也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术实施过程中,天气变化、设备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施工中断,增加施工难度。
隧道掘进技术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安全与进度。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需选择合适的掘进方式,如在软岩地层采用盾构法,硬岩地层采用钻爆法。盾构法施工对盾构机操作人员要求高,需精准控制盾构机推进速度、方向与出土量。钻爆法施工则要严格控制爆破参数,避免超挖或欠挖,同时要做好通风、防尘等工作,保障施工人员健康,技术实施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涌水等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增加施工不确定性。
(三)施工环境恶劣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常受恶劣环境影响。高温下,施工人员易中暑,效率下降,混凝土易因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裂缝。寒冷地区,混凝土易受冻降低性能,需加热保温,增加成本与难度。多雨环境导致道路泥泞,材料运输难,施工现场积水,机械作业受阻,桥梁基础施工风险增加,隧道施工可能涌水。多风环境使高空作业危险,影响桥梁架设、隧道洞口施工进度。长期恶劣环境还影响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易引发职业病,增加流失率,进一步影响施工质量与进度。
二、道路桥隧工程施工改进措施
(一)加强地质勘查与预处理
强化地质勘查是施工的关键前置步骤。在项目筹备阶段,组建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地质勘查团队。运用地质测绘,对施工现场地表形态、地层分布进行细致描绘;借助地球物理勘探,如采用地震波法、电法勘探,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岩土特性;钻探则直接获取岩芯样本,精准分析岩土成分与力学性质。在山区道路桥隧施工前,利用地质雷达,能高效探测地下是否存在溶洞、断层等隐患,为线路规划提供精准信息,让设计人员巧妙绕开危险区域,或制定针对性强的施工预案。
地质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化解施工难题。面对软土地基,运用深层搅拌技术,特制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软土充分搅拌,软土经化学反应硬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堆载预压法通过在地基上堆放土石,模拟施工后荷载,使地基提前沉降稳定,减少后续路面、桥基的沉降变形。岩溶地区,采用注浆填充技术,将水泥浆、化学浆液精准注入溶洞,填充空洞,稳固地基。隧道施工前,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如地质雷达探测、超前钻探,提前锁定岩溶区域,运用帷幕注浆封堵涌水通道,降低施工风险。
(二)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是提升技术水平的核心。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邀请业内权威专家、资深技术骨干分享岩土力学原理、复杂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及先进设备使用技巧。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如桥梁钢筋绑扎竞赛,促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钢筋间距、绑扎规范,提升施工质量。
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成效显著。深基坑开挖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传感器实时采集基坑变形数据,一旦异常立即预警。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支撑,增强基坑支护安全性。高墩大跨桥梁施工运用悬臂浇筑技术,提高节段施工精度,搭配智能化架桥机,实现自动化架设,减少人为误差。
针对施工难点开展技术研发创新。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研发自进式锚杆结合喷射混凝土的超前支护技术,增强围岩稳定性。开发适配不同地层的盾构机刀具,提升盾构机掘进能力。
(三)改善施工环境与管理
改善施工环境从搭建临时设施着手。高温区域搭建遮阳棚、安装通风设备,为施工人员提供防暑降温药品与饮品,预防中暑。寒冷地区建设保温工棚,加热混凝土原材料,采用暖棚法养护混凝土,保障施工质量。同时,为施工人员配备优质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确保人身安全。
加强施工管理,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优化人力、物力资源配置,明确各阶段时间节点与质量标准。在道路桥隧交叉施工项目中,精心规划施工流程,避免相互干扰。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实时监控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借助BIM 技术进行三维施工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与施工问题,提升施工管理科学性与效率,保障施工有序推进。
结语:道路桥隧工程施工难点多、挑战大,但通过加强地质勘查与预处理、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改善施工环境与管理等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难点,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施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道路桥隧工程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洋 .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难点及改进措施 [J]. 汽车画刊 ,2024,(10):239-241.
[2] 杨柳 .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与优化措施 [J]. 中国储运 ,2024,(09):100-101.
[3] 李杰 .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1,6(19):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