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 汇· 贯· 通: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路径
王婷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校
引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加速迭代的 21 世纪,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跨学科学习”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通过“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改革导向,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轻实践、重单科轻整合”弊端的回应,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落实。
一、融·汇·贯·通: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特点
(一)学科融合的有机性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以语文核心素养为锚点,将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自然渗透于文本解读与任务设计中。例如教授《苏州园林》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赏析说明文语言,更融合美术构图原理分析园林布局,结合地理气候知识探讨“亭台轩榭”的选址逻辑,甚至引入工程学思维模拟园林建造过程。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语文 +X”的协同模式,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中理解学科关联,在思维发展中深化文化认知,实现知识从碎片化到结构化的跃升。
(二)任务驱动的实践性
跨学科学习以真实问题或项目为载体,构建“做中学”的实践场域。如开展“校园植物铭牌设计”活动时,学生需运用语文撰写科普文案,结合生物学知识识别植物特性,参考美术设计排版样式,最终完成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铭牌作品。此类任务打破教室边界,将学习延伸至校园、社区等生活场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运用多学科知识,锻炼信息整合、团队协作、创意表达等综合能力,让语文学习从“纸面”走向“生活”。
(三)评价体系的多元性
跨学科学习评价突破单一笔试模式,构建“过程 + 成果”“个人+ 团队”的多元评价框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合作态度、问题解决策略等过程性表现,结合最终呈现的研究报告、创意作品、口头汇报等成果,综合评估其跨学科素养。例如在“传统节日文化研究”项目中,学生既需提交文字版的文化溯源报告,又要以短视频形式展示节日习俗的现代演绎,评价时既关注语文表达的准确性,也考量历史理解的深度、艺术创意的表现力,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融·汇·贯·通: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主题统整,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需以语文核心素养为锚点,围绕主题整合多学科知识。例如在《苏州园林》教学中,教师以“古典园林的审美与科学”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园林选址的向阳避风原则,运用美术知识解析假山池沼的构图美学,参考历史资料探究园林主人的文化追求。学生通过绘制园林平面图、制作文创书签、撰写导游词等任务,将说明文语言特点、地理气候规律、美术色彩搭配等知识融会贯通。此类设计打破学科壁垒,使知识学习从碎片化转向结构化,如学生设计的“园林四季”主题展,融合了语文的景物描写、科学的物候观察、美术的色彩渲染,最终呈现的展板既具文学性又含科学性,参观者互动率提升。
(二)情境驱动,在真实任务中融合技能
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是跨学科学习的关键。以《一棵小桃树》为例,教师设计“为校园植物制作数字档案”项目,学生需运用语文撰写植物观察日记,结合生物知识记录生长周期,利用信息技术拍摄微距视频并配音解说,最终通过校园公众号发布。在任务推进中,学生为拍摄小桃树开花过程,主动查阅气象资料确定最佳拍摄时间;为撰写解说词,反复推敲“臃肿”“拱出”等词语的表现力。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某校实践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在景物描写生动性、科学数据准确性、多媒体制作流畅性等方面的综合得分,较传统教学班级提高。
(三)问题导向,以跨学科思维破解难题
围绕复杂问题设计学习任务,能倒逼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如学习《黄河颂》时,教师提出“如何用跨学科方式设计黄河文化研学路线”的驱动性问题。学生分组调研,地理组分析黄河上中下游地貌特征,历史组梳理沿岸文化遗产,语文组撰写研学手册解说词,美术组设计路线标识系统。在成果展示中,一组学生提出“从壶口瀑布到殷墟遗址”的路线,既包含语文的诗歌意象解读,又融入地理的瀑布成因分析、历史的商朝文明探究,最终该方案被当地文旅部门采纳为青少年研学推荐线路。此类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语文是基础,多学科是翅膀”的跨学科本质。
(四)评价多元,多维度衡量学习成效
跨学科学习需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在《背影》教学中,教师设计“父爱主题跨学科成果展”评价方案,包含三个维度:语文维度评价人物描写分析的深度,历史维度考察对民国交通史的调研广度,艺术维度评估为课文配乐的契合度。学生提交的成果形式多样,有的用思维导图呈现“父爱表达方式的历史变迁”,有的用定格动画演绎“朱自清与父亲的和解”,有的用数据图表对比“不同年代父子沟通频率”。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 + 社区专家点评”模式,这种多元评价使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力得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分提升,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学促用”。
结语: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以“融·汇·贯·通”为路径,实现了从单一学科教学向综合素养培育的跨越。这种“语文 +”的学习模式,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让能力从应试转向应用,最终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跨学科视野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未来,我们需持续优化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让语文课堂成为联结多元学科的桥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融·汇·贯·通”的学习中,成长为具有综合素养与全球视野的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王倩 , 褚治明 . 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J]. 宁夏师范大学学报 ,2025,46(05):26-30.
[2] 林水华 . 浅谈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