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的研究
孙帅
吉林市丰满区东山实验学校 吉林省 吉林市 132013
引言:中小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也是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于高质量的中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及管理策略,中小学生能够获得自由发展的舞台,还可以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多项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的有关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的现状
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管理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予以足够的关注。虽然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储备单薄,在参与社团活动前,需要确保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1]。就目前来看,部分学校忽略社团活动的开发与建设,草率组织对社会活动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展开活动,经常在实践中出现活动空间缺乏独立性、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还有一些学校为社团提供的资源、空间有限,不足以满足学生和家长对社团活动的需求,导致家校矛盾难以调和。
(二)学生的自主性不强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团,其本质在于想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但从具体的实践环节来看,许多学校在设立社团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迟迟不肯主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2]。还有一些中小学生社团在管理层面也存在不足,学校的干涉比较多,学生不能实现自我管理。
(三)活动内容有待丰富
社团活动内容不丰富,是当前大部分学校面临的困境,许多学校在号召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时,往往会将活动场所选定为校内,活动内容也是以比较常见的足球活动、篮球活动、读书活动为主,没有充分动用当地的社会资源。与此同时,家庭也没有参与到社团活动中 [3]。在部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的家庭里,学生往往还会因参与社团活动,与家长发生矛盾,影响社团活动的开展。
二、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的有效措施
结合上文提及的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管理现状,学校应当采取与之对应的有效措施,尽可能为中小学生社团的高质量运作提供有利条件。接下来将分别提出三点有效措施。
(一)完善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让社团对中小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需要完善社团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让社团活动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经济实力的学校可以将社团功能区、教学区分开,做好外部环境的建设,使不同社团的特色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果学校的空间不足,可以采取“一室多用”的策略,如可以将音乐教室兼做音乐社团活动室[4]。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合理规划社团活动。在物质层面做好建设后,学校还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为社团活动配置师资力量。艺体教师作为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主力军,需要通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彰显特长,并且亲自下场指导社团活动。此外,针对因学生、家长需求得不到满足所导致的家校矛盾,学校可以加大对非艺体教师的培养,使教师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逐步转化为专长,为社团活动提供更多师资支持。实践显示,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增加社团活动的开展质量,使得中小学生获得更加健全的活动环境。
(二)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
学校对中小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开发时,需要以内容优化作为第一事项。现代教育倡导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的高度支持。学校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打造集多方力量于一体的社团活动内容体系,不仅可以让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可靠,还可以有效增强社团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 [5]。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可以落实好以下两点措施:第一,加强校内与校外的互动。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源,做好安全保障,组织有关的中小学生社团参观周边的纪念馆、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开拓社团成员的文化视野。当学生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汲取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后,会形成更加健全的文化知识体系,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此同时,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可以积极参与进来,为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多元化开发提供支持;第二,加强家庭对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支持。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与家长展开密切沟通,围绕社团活动的有关内容展开讨论,逐步转变家长的错误思想观念。在家长能够正确看待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号召家庭也参与进来,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实行“亲子象棋比赛”、“亲子种植活动”等。当家长也参与进来后,学生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更好地投身于活动。在此期间,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会十分密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为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学校应当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这就意味着要赋予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和自我管理空间。在筹备中小学生社团时,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感兴趣的学生自主申报和竞选社团的团长、委员。针对学校还没有成立的社团,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提出申请,进行社团创建。学校需要指派专门人员进行审批,登记在册。通过特定渠道,成功竞选为社团团长或者委员的学生往往能够积极履行职责,为社团活动的日常管理付出精力和时间,促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在这期间,学校需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引导各个中小学生社团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和活动标准,使社团活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围绕各个中小学生社团制定的规章制度、活动标准,学校可以进行比较严密的审核,判断其是否与学校的整体规章制度相匹配。如果发现不足,学校可以提出修改建议,协助中小学生社团完善有关制度体系。
结束语:
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发、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的热议话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发,主要是以完善准备工作、优化活动内容为主要方向。准备工作涉及到空间利用、师资配置,而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到校内外的互动、寻求家庭支持等。此外,学校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静 . 基于校社联动的小学合唱社团管理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3,(33):128-130.
[2] 任建平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社团活动开展探讨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3,(07):73-75.
[3] 陈维银 . 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探索 [J]. 教育界 ,2023,(01):128-130.
[4] 龙艳 , 王璐 . 小学美术社团存在困境及管理创新探索 [J]. 科幻画报 ,2022,(02):91-92.
[5] 郑瑛 . 小学社团活动的开发与管理策略 [J]. 陕西教育 ( 教学版 ),2021,(Z2):61-62.
课题名称: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的研究立项机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编号:GHQN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