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区艺术介入中的“美感共识”构建

作者

张佳美 宁筠媛 蒋晶娟

贺州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542899

一、“美感共识”的内涵与价值

(一)“美感共识”的内涵

“美感共识”指的是社区居民、艺术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利益者在面对艺术作品、艺术活动以及社区空间环境时的一种关于美的共同认知与价值判断,它并非要求所有人的审美完全一致,而是在充分尊重这种多元审美差异的基础之上,各方积极且深入的交流、平等而理性的协商以及持续不断的互动,最终达成的一种相对统一的理解,这种理解既包含着对艺术形式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共同认可,也涵盖了对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深层内容的共同领悟

(二)“美感共识”对社区艺术介入的价值

1. 保障艺术介入顺利实施

在社区艺术介入场景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往往有不同的诉求。社区居民最为关切的是艺术介入是否能提升社区环境的品质,如美观的公共空间、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设施等;艺术家则热衷于艺术表达与创新,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的艺术作品;社区管理者侧重社区的整体规划与秩序维护,避免因艺术项目引发不必要的混乱和矛盾 [1]。倘若在社区艺术介入过程中缺乏“美感共识”,各方之间就极易产生分歧与冲突,当各方能够形成“美感共识”,则在审美层面达成了统一,各方就能够以更加开放、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开展合作。

2. 提升社区艺术品质

“美感共识”为社区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严谨的标准体系,居民对社区的文化底蕴、历史脉络以及现实需求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艺术家具备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当双方在审美层面达成一致,形成“美感共识”时,艺术家就能更深入地走进社区文化与居民的内心世界,充分汲取社区文化的养分,精准把握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创作出贴近社区实际、反映居民心声的佳作。居民不再是被动的观赏者,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为艺术家提出宝贵且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作品更加完善和成熟。

二、社区艺术介入中“美感共识”构建的策略建议

(一)搭建多元沟通平台

有效的沟通是构建“美感共识”的关键,社区艺术介入牵涉到居民、艺术家以及社区管理者等,应定期组织社区艺术座谈会,邀请居民、艺术家和社区管理者等各方代表在座谈会上交流互动,艺术家可以讲述自己是如何从社区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居民代表则表达自己对社区艺术的期望与建议 [2]。除了线下座谈会,还可利用线上渠道搭建沟通的桥梁,如创建社区艺术专属的微信群、公众号或者论坛等,及时、准确地发布艺术项目的进展情况、后续活动安排等重要信息,并设置专门的线上讨论区,鼓励居民畅所欲言,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艺术的讨论和建设中来,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为“美感共识”的构建奠定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艺术教育与普及活动

在构建社区“美感共识”的过程中,居民的审美素养十分重要,居民在艺术知识储备和审美水平方面差异明显,阻碍了居民与专业艺术家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应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与普及活动,邀请专业艺术家或者艺术院校的教师深入社区举办艺术讲座,内容可涵盖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领域,让居民了解到艺术家是如何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并引导居民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除了艺术讲座,还可开设艺术工作坊,让居民从单纯的艺术欣赏者转变为艺术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工作坊可以设置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创作项目,满足不同居民的兴趣爱好和创作需求,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在创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还有助于居民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使他们在面对艺术作品和社区艺术环境时能够以更加专业和敏锐的视角去欣赏和评价,从而更容易与艺术家在审美上达成共识[3]。

(三)建立共同参与机制

社区艺术并非孤立于居民的生活之外,而是深深扎根于社区土壤之中,在社区艺术项目的策划阶段,应充分尊重并广泛收集居民的想法和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意见征集等方式为居民搭建起表达心声的平台,使项目更加贴近社区实际、反映居民意愿。以规划社区文化墙项目为例,在策划环节应向居民广泛征集他们心目中能够代表社区特色的元素和故事,如老建筑、传统手工艺、历史名人事迹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文化墙的设计中,居民在看到文化墙上自己熟悉的元素和故事时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墙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当社区艺术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应鼓励居民以志愿者加入到艺术创作中,从实践层面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让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体会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5]。例如,在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花园的景观设计时,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布置景观小品,艺术家从专业的角度为居民提供指导和建议,居民则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为艺术家提供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居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领悟到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使双方在审美观念上逐渐趋于一致,进而形成“美感共识”。

三、结语

在社区艺术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艺术形式的日益多元化,“美感共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社区管理者应不断完善沟通平台、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深化共同参与机制,使社区艺术领域中的各方主体将在审美层面达成更深层次的统一,这样有助于创作出更多贴近社区实际、反映居民心声的优秀艺术作品,提升社区艺术品质,还能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为社区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

[ 参考文献]

[1] 林逸心 . 重塑与自愈:自然场域中以陶土为媒介的社区艺术疗愈实践 [J]. 陶瓷 , 2025, (07): 68-70.

[2] 孟傲杰 , 贾坯坯 . 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协同治理模式——以文化驿站为例 [J]. 国际公关 , 2025, (13): 45-47.

[3] 陈晓丽 . 社区艺术视角下文化艺术创作辅导与社区发展的互动研究 [J]. 中原文化与旅游 , 2025, (12): 22-24.

[4] 曾超 , 甘镨月 . 广州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J].文化产业 , 2024, (25): 160-162.

[5] 马熙逵. 以美育人:“大美育”助力社区教育的维度与路径 [J].中国成人教育 , 2024, (13): 52-57.课题项目:2024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数”说瑶绣——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广西实践,(项目编号:S202411838007)2025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舞云教——AI 赋能下 C-STEAM 的瑶族长鼓舞活化教育体系,(项目编号:S20251183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