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作者

柯宝娴

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363005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目的性地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出发利用专业教学知识和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并在过程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雕琢,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本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培养 , 基于思辨性的主题任务情境而设置的集群化课程内容[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目标、教学导向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将阅读材料内容延展到实际语言文字应用中。简而言之,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材料创造真实的语境,为学生创造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设计是在思辨性思维基础上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教学模块。阅读中融合思考,表达中融合辨证,将两个环节紧密结合。阅读中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在阅读中融入“质疑”“好奇”“梳理”“评价”等多元化思维,从而全方位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为下一步表达提供充足的材料素材。表达的过程同样是思辨思维和能力的提升环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环节中表达的过程多是以鼓励性发言、小组讨论、小型辩论会等形式出现,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思、所想组织成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阐述,将思辨性思维植入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

(二)小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特点

注重小学生阅读多样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材料的多样性。传统的阅读课程中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所选择的文章内容多是围绕语文知识本身。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教师可以实现跨学科教学思维,通过多样化的选择文字材料,从不同的文体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升思辨能力。二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传统课堂阅读受到时间的限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多样的阅读模式实现,如统一选材后自主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亲子阅读、互助阅读等。例如,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阅读《昆虫记》,每日的晨读、班会等实践进行阅读分享。

提高小学生的多种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顾名思义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以思考和表达为前提的阅读。学生通过不同文体的阅读,增加了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扩展了思维广度,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用更加全面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分析文章,运用类比法、归纳法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思维体系,从而更好地表达运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思辨性阅读的完成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文章,并且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这些都需要学生自主开展收集、归纳信息进行佐证和完善。探索的过程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教学策略

(一)强调逻辑思维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的应用

阅读与表达的过程都需要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分析文章的环节,让学生掌握寻找关键词、关键句的本领,从而帮助学生在文章的阅读中找到文本的连贯性、故事情节的贯通性、设计知识的逻辑性等,将文本内容在头脑中体系化地形成整体性的架构。从引领式分析到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提升。逻辑思维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紧密融合,无法割离的。在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语言组织、知识架构搭建等过程,因此强调逻辑思维、提升逻辑思维、培养逻辑思维是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教学中的关键点。

(二)鼓励自主拓展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运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体学习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并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运用为整个教学的基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标,全程参与但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拓展、自主表达。以自主为出发点的阅读与表达过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学生自主性的强化,也增加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学生所提出的观点、阅读的内容、表达的方式甚至是佐证想法的材料都会在课上体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课堂的趣味性、知识面等都得到了有效增强。

(三)加入即兴写作环节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的融合

语文学科中写作也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日常的积累,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融入即兴写作的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也能够将所感所想进行积累,为写作素材积累提供保证。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写作的手法、文章布局的逻辑、优美语句的引用等进行分析,利用仿写、续写等趣味性的写作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即兴写作。

总结:

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印证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表达意愿、表达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以新课标为指引,提高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情境 , 以触发思辨反应 [2],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优势,才能实现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奚小波.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探索[J]. 成长,2024(18):79-81.

[2] 刘美芳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路径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4(1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