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刘素芳
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校 405800
引言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要求不断提升,而音乐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而音乐欣赏课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通过多元化且有趣的授课方式,促使音乐欣赏课堂更具活力。
1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内涵分析
现阶段,音乐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意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音乐欣赏有了定义,即“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通过聆听音响,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欣赏”。音乐教育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尊重艺术家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作品的习惯。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目标来看。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需要着重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力,让他们能够在欣赏中体验音乐的美感。
2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
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情况分析可以发现,首先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化,更多教学内容取自教材,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多样性,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产生一定阻碍。而且教材之中很多音乐作品,主要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为主色调,虽然具有较强艺术价值,但对于小学生来讲,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枯燥且难懂的知识很难做到认真聆听,而且这类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与审美趣味存在一定距离,造成学生很难真正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共鸣。其次,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更多是教师讲解,而学生被动接受,整个课堂较为压抑,缺乏活动内容,造成学生很难对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往往教师在教学中,会将教学的重点更多倾向于音乐知识的灌输方面,对于学生情感体验与审美感受方面关注度不足,未曾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置教学内容,造成整个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融入到教师所组建活动之中。最后,教师教学评价不够完善化,过分关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力,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重视度不够,更多以学生笔试成绩为主,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体验、创造力的体现等都未曾过多关注,这造成教学效果迟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设趣味性、多样性音乐活动的方式,改善、提升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同时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才可真正实现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3 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3.1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当下的教育理念非常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并非让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照教师的教授而依葫芦画瓢。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指路人和引路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的知识和概念,继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学会与教师互动和交流,并以更加专注的状态来吸收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强的技能。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模式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从而确保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成长。
3.2 巧妙设置问题引导,明确音乐鉴赏思路。
问题引导属于教师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当中,教师通常会利用问题来开展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以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则可以用问题表达自身疑惑。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为问题赋予全新的含义和价值,围绕乐曲出发设定独特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音乐鉴赏的具体思路,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分析乐曲情感以及主奏乐器,借此提高音乐欣赏质量。
3.3 营造宽松的音乐教学氛围
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而在这些经典作品的欣赏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基于对不同曲目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离不开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可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能够给予学生鼓励,促进他们更为高阶的思维和表达。这个时候,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提示和帮助,真正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升华,从而达成更高的鉴赏技能。
3.4 开展器乐演奏活动,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
音乐与乐器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很多教师并未将乐器演奏课程融入教学之中,也未曾给予学生充足的乐器演奏的机会,这无疑影响到学生音乐的学习与发展,而良好的乐器演奏机会、空间,是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美感,以及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应当科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美,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结语
总之,小学生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要求教师要根植于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展示和评价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只有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打造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从内心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顾佳妮 .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J]. 智力 ,2023,(32):25-28.
[2] 邓朴琦 . 小学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3] 周琴 . 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20,(15):213-214.
[4] 张迪华 . 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宁夏教育 ,2019,(01):42-43.
[5] 朱新维 .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融合性教学实施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24(13):81-82.